[实用新型]一种制备硅酸盐水泥用回转窑的热量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316932.3 | 申请日: | 2022-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36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 发明(设计)人: | 马富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乡市羔羊水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C04B7/02;C04B7/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45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硅酸盐水泥 回转 热量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备硅酸盐水泥用回转窑的热量回收装置,涉及硅酸盐水泥制备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为:一种制备硅酸盐水泥用回转窑的热量回收装置,包括设置于回转窑主体下方的底座,所述底座滑移连接有两安装支架,且所述底座设置有用于驱动两安装支架相向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板,两所述固定套板分别位于回转窑主体的两侧,且两固定套板可相互拼接并罩设于回转窑主体外部,所述固定套板靠近回转窑主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回收机构。本申请结构合理,主要具有改善现有热量回收装置不便于维修的问题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酸盐水泥制备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制备硅酸盐水泥用回转窑的热量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硅酸盐水泥是以和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硅酸盐水泥在建筑材料和工业中的用途十分广泛,其生产过程分为生料粉磨、水泥窑煅烧和水泥粉磨三个过程,水泥回转窑是煅烧水泥熟料通常会用到的一种窑体,这种窑体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不断旋转并持续处于高温加热状态,因此在窑体外表面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为了使回转窑维持一定的煅烧温度以进行熟料煅烧工作,一般会设置鼓风机对窑体表面进行冷却,这样就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为对热量进行回收,目前采取在回转窑的外部设置热量回收装置,然而装置整体套设在回转窑主体外,在维修时,需要将回转窑主体两侧所连接的设备移开,再从回转窑的一端抽出套设在窑体上的回收装置,这样使得维修工作的开展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热量回收装置不便于维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备硅酸盐水泥用回转窑的热量回收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备硅酸盐水泥用回转窑的热量回收装置,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制备硅酸盐水泥用回转窑的热量回收装置,包括设置于回转窑主体下方的底座,所述底座滑移连接有两安装支架,且所述底座设置有用于驱动两安装支架相向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板,两所述固定套板分别位于回转窑主体的两侧,且两固定套板可相互拼接并罩设于回转窑主体外部,所述固定套板靠近回转窑主体的侧壁设置有回收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进行热量回收时,使安装支架在底座上滑移,将两固定套板相抵紧,固定套板上的回收机构即可对回转窑窑体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在发生故障时,只需将安装支架再次滑移,使两固定套板分开,即可对回收机构进行检查维修,在方便维修的同时也不会耽误回转窑的煅烧工作。
可选地,所述底座开设有凹槽,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滑移连接于所述凹槽的两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两端端面与所述凹槽的两端内壁贴合,所述凹槽内壁转动连接有两双向螺杆,两所述滑动块分别螺纹套设于所述双向螺杆的正反螺纹处,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双向螺杆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驱动电机带动双向螺杆转动,使滑动块得以带动安装支架在底座上移动,从而控制好两固定套板的间距,便于对回转窑体的热量回收,也方便分离固定套板进行维修工作。
可选地,所述回收机构包括设置于固定套板朝向回转窑主体一侧的集热板和保温罩,所述保温罩与所述固定套板靠近回转窑主体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集热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温罩背离所述固定套板的一侧侧壁,所述集热板内壁设有集热水管,且所述集热水管与回转窑主体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集热水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集热水管对回转窑窑体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同时集热板与回转窑主体之间存在间隙,不会对窑体的煅烧工作造成影响,且集热板外设置保温罩,以减少集热板与冷空气的换热。
可选地,所述集热水管为蛇形弯管。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集热水管能更好地利用窑体的高温进行换热,将通入管内的冷水转变为蒸汽或者热水应用于其他方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乡市羔羊水泥有限公司,未经桐乡市羔羊水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3169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