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颈部引流球报警背心有效
申请号: | 202221175007.3 | 申请日: | 202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29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帆;应莹;刘华;刘颖;许艳;宋炜;陈烨玮;黄佳翼;徐雅婷;毛芝敏;杨洁;张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02;G01F23/292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赵俊寅 |
地址: | 20002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颈部 引流 报警 背心 | ||
一种多功能颈部引流球报警背心,包括引流管、引流球和背心,引流管的端部与引流球的进液端相连接,引流管上固定安装有固定件,固定件通过固定卡扣与背心的领口相连接;引流球的放液端设有后拨式孔塞环,引流球外表面上方固定套接有传感器固定套环,传感器固定套环内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和报警蜂鸣器,背心的前端侧胸处设置有收纳袋。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将引流管上的固定件通过固定卡扣与背心的领口相连接,以实现对引流管位置的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引流球的稳定性;并当引流球中的引流液过多而导致引流装置无负压时,可通过液位传感器进行感应,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报警蜂鸣器开启,以提示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和护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人类生活用品,尤其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颈部引流球报警背心。
背景技术
针对于临床上行颈部大手术的患者,术后都需要留置颈部引流装置,随着住院天数的减少,许多患者常需带管出院后自我管理,目前临床上通常将引流球直接放在病人服前侧口袋,或双手持潘氏引流球进行活动,由于在居家过程中缺乏医护人员的观察和护理,可能导致在行走的过程中牵扯管道或者掉出口袋,造成非计划拔管的不良事件,存在一定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颈部引流球报警背心,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通过将引流球放置在背心前侧的收纳袋内,并将引流管上的固定件通过固定卡扣与背心的领口相连接,以实现对引流管位置的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引流球的稳定性;并当引流球中的引流液过多而导致引流装置无负压时,可通过液位传感器进行感应,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报警蜂鸣器开启,以提示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和护理。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多功能颈部引流球报警背心,包括引流管、引流球和背心,所述引流管的端部与引流球的进液端相连接,所述引流管上固定安装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通过固定卡扣与背心的领口相连接;
所述引流球的放液端设有后拨式孔塞环,所述引流球外表面上方固定套接有传感器固定套环,所述传感器固定套环内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和报警蜂鸣器,所述背心的前端侧胸处设置有收纳袋,所述引流球位于收纳袋内。
优选地,所述引流球的放液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固定套盖,所述固定套盖下方设置有连接挂件,所述连接挂件的一端套接在引流球的放液端,且通过固定套盖压紧固定,所述连接挂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挂环,所述收纳袋的上方设置有挂扣,所述挂环与挂扣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引流管上安装有防回流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颈部引流球报警背心。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引流球放置在背心前侧的收纳袋内,并将引流管上的固定件通过固定卡扣与背心的领口相连接,以实现对引流管位置的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引流球的稳定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当引流球中的引流液过多而导致引流装置无负压时,可通过液位传感器感应到引流液的液位超过设定位置后,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报警蜂鸣器开启,以提示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和护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引流管;2、引流球;3、背心;4、固定件;5、后拨式孔塞环;6、传感器固定套环;7、液位传感器;8、报警蜂鸣器;9、收纳袋;10、固定套盖;11、连接挂件;12、挂环;13、挂扣;14、防回流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750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