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压电和光学技术的吹雪探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124796.8 | 申请日: | 202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85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苗佳璇;郜海阳;寇蕾蕾;王震;卜令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W1/10 | 分类号: | G01W1/10;G01W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孟丽娜 |
地址: | 21004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压电 光学 技术 吹雪 探测 装置 | ||
1.一种基于压电和光学技术的吹雪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X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探测仪和第四探测仪、沿Y向相对设置第二探测仪和第三探测仪;所述第一探测仪、第二探测仪、第四探测仪和第三探测仪依次设置且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探测仪、第二探测仪、第四探测仪和第三探测仪的外端围成一外圈,所述第一探测仪、第二探测仪、第四探测仪和第三探测仪的内端围成一内圈;
所述第一探测仪和第二探测仪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探测仪和第四探测仪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探测仪包括用于感知风速大小的压电模块和红外线发射模块;所述第四探测仪包括感知风速大小的压电模块和红外线接收模块;第四探测仪的红外线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探测仪的红外线发射模块发出的红外线;第三探测仪的红外线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第二探测仪的红外线发射模块发出的红外线;
所述第一探测仪、第二探测仪、第四探测仪和第三探测仪的压电模块均朝向所述外圈设置;所述第一探测仪的红外线发射模块、第二探测仪的红外线发射模块、第四探测仪的红外线接收模块和第三探测仪的红外线接收模块均朝向所述内圈设置。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电和光学技术的吹雪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仪包括一筒体,所述第一探测仪的压电模块和红外线发射模块均设置于所述筒体内;
所述第一探测仪的压电模块包括一固定于筒体内的压电支撑板,所述压电支撑板上固定若干压电陶瓷柱,所有所述压电陶瓷柱的感应端均固定于同一弹性金属薄膜的一侧面上,所述弹性金属薄膜的另一侧面伸出所述筒体并朝向所述外圈设置;所有所述压电陶瓷柱均与一测量电路模块连接;
雪粒击打造成所述弹性金属薄膜产生形变,所述压电陶瓷柱用于检测压力变化并产生相应信号,所述测量电路模块将压电陶瓷柱产生的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压电和光学技术的吹雪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仪还包括一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测量电路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压电和光学技术的吹雪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仪的红外线发射模块包括:
光学支撑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探测仪的筒体;
通光管,固定于所述光学支撑板并沿第一探测仪的筒体轴向设置,所述通光管的内壁上卡设一柱面凸透镜;
所述通光管朝向外圈的一端卡设一红外线单元,所述红外线单元与第一探测仪的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红外线单元为一近红外点光源,所述通光管朝向内圈的一端安装一光学窗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压电和光学技术的吹雪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探测仪的红外线接收模块与第一探测仪的红外线发射模块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四探测仪的红外线单元为一红外线阵探测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压电和光学技术的吹雪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探测仪的压电模块与第一探测仪的压电模块,结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电和光学技术的吹雪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仪、第二探测仪、第四探测仪和第三探测仪的外壁均各自固定于一仪器支架,所有所述仪器支架均固定于同一仪器支撑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2479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