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1115073.1 | 申请日: | 202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06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湘;欧阳艳;王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3/11 | 分类号: | B65G13/11;B65G13/00;B65G47/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45005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缸体 产线辊道 传输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结构,包括:机架、相对平行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两纵梁,所述两纵梁上沿工件输送方向设置有进料工位段、加工工位段和出料工位段,所述加工工位段包括横向对称设置于所述两纵梁上的若干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若干第一转轴上的若干第一辊轮,所述加工工位段的下方设置有托盘组件,所述托盘组件包括顶升托盘和设置于所述顶升托盘上的加工工位段导向,所述顶升托盘与所述加工工位段导向通过若干液压缓冲器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升了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稳定性和传输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天发动机缸体自动化生产线传输工件使用的是图1所示的辊道传输系统,该辊道传输系统通过导向1将工件从上一工位传输到加工工位,加工工位段分离辊轮2(图1中A处在辊道下方集成了加工工位,分离辊轮2可沿轴向前进后退一传输工件时伸出,加工时退回避开顶升托盘3)沿轴向往辊道两侧分离,顶升托盘3将工件定位并顶起(如图2所示),以便该工件加工系统执行本工位工序,本工位夹具夹紧工件完成加工,之后顶升托盘3下降,分离辊轮2伸出,将工件传输至下一工位。
此设计存在的缺陷主要是:
1、现场车间生产环境,辊道辊轮不可避免会有油脂,导致个别辊轮传输打滑,本工位加工完成后,工件在分离辊道处走偏或与本工位出口导向干涉卡料,无法将工件传输至下一个工位,设备无法自动生产;
2、辊轮使用链传动方式,链条长期使用松动后,传动不可靠,辊轮两侧传动力不匹配,导致工件在分离辊道处走偏或与本工位出口处导向干涉卡料,无法将工件传输至下一个工位,设备无法自动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结构,旨在提升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稳定性和传输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结构,包括:机架、相对平行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两纵梁,所述两纵梁上沿工件输送方向设置有进料工位段、加工工位段和出料工位段,所述加工工位段包括横向对称设置于所述两纵梁上的若干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若干第一转轴上的若干第一辊轮,所述加工工位段的下方设置有托盘组件,所述托盘组件包括顶升托盘和设置于所述顶升托盘上的加工工位段导向,所述顶升托盘与所述加工工位段导向通过若干液压缓冲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若干第一转轴可伸缩设置于所纵梁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用于驱动所述若干第一转轴相对于所述纵梁转动伸缩运动的驱动气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纵梁上于所述加工工位段的后端设置有工件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进料工位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进料工位段导向,所述出料工位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出料工位段导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进料工位段和所述出料工位段均包括横向对称设置于所述两纵梁上的若干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若干第二转轴上的若干第二辊轮。
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缸体产线辊道传输结构的有益效果是:
1、提升了辊道传输稳定性,周均降低停机时间120min;
2、分离辊道传输效率提升,日产量提升3%;
3、降低了生产中故障频次,提高了MTBF(平均维修时间间隔)。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150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防止汽车炭罐堵塞的灰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铝粉加工用粉末雾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