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冷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061119.6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36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智;陈泓熹;王剑华;黄永磊;黎祺涵;李懿;余雪;易朝晖;朱捷;吴绮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4Q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51009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蓄冷散热装置,包括发热部件、液冷机箱、风冷箱体、冷却室和蓄冷室,其中,所述液冷机箱中有硅油相变微胶囊,所述发热部件浸泡于所述硅油相变微胶囊中,所述风冷箱体固定于所述液冷机箱上部,所述风冷箱体的外壳四周安装有电控百叶窗,在所述发热部件的外部并联布置通有水和乙二醇混合液的蛇形管,所述蛇形管与所述冷却室连接,所述蓄冷室与所述冷却室连接。本实用新型以相变微胶囊悬浮液为介质进行蓄冷、并结合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的5G基站散热系统,以缓解发热元件热负荷的波动特性,同时尽可能地蓄积环境冷量及夜间低谷廉价电力能源,实现系统的经济高效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蓄冷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接口设备,也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化,将机械或其他器具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转移以避免影响其正常工作的装置或仪器。
常见的基站散热器依据散热方式可以分为风冷,热管散热器,液冷,半导体制冷,压缩机制冷等多种类型,众所周知,高温是集成电路的大敌。高温不但会导致系统运行不稳,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有可能使某些部件烧毁。导致高温的热量不是来自计算机外,而是计算机内部,或者说是集成电路内部。散热器的作用就是将这些热量吸收,然后发散到机箱内或者机箱外,保证计算机部件的温度正常。多数散热器通过和发热部件表面接触,吸收热量,再通过各种方法将热量传递到远处,比如机箱内的空气中,然后机箱将这些热空气传到机箱外,完成计算机的散热。散热器的种类非常多,CPU、显卡、主板芯片组、硬盘、机箱、电源甚至光驱和内存都会需要散热器,这些不同的散热器是不能混用的,而其中最常接触的就是CPU的散热器。依照从散热器带走热量的方式,可以将电脑的散热器分为主动散热和被动散热。前者常见的是风冷散热器,而后者常见的就是散热片。进一步细分散热方式,可以分为风冷,热管,液冷,半导体制冷,压缩机制冷,散热方式是指该散热器散发热量的主要方式。在热力学中,散热就是热量传递,而热量的传递方式主要有三种: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物质本身或当物质与物质接触时,能量的传递就被称为热传导,这是最普遍的一种热传递方式。比如,CPU散热片底座与CPU直接接触带走热量的方式就属于热传导。5G基站是5G网络的核心设备,提供无线覆盖,实现有线通信网络与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基站的架构、形态直接影响5G网络如何部署。在技术标准中,5G 的频段远高于2G、3G和4G网络,5G网络现阶段主要工作在3000-5000MHz 频段。由于频率越高,信号传播过程中的衰减也越大,所以5G网络的基站密度将更高。5G基站AAU采用MassiveMIMO(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造成设备功率增大,5G基站功率约为4G基站的3~4倍;同时5G基站和现有基站大量共站建设,为基站的配套电力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但是,现有的5G基站功率大且散热不好。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5G基站用的智能散热器,包括5G基站,所述5G基站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杆上,且5G基站的壳体一侧穿插嵌合有散热片,所述5G 基站的壳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散热风扇,且5G基站的壳体另一侧设有与散热风扇相平行的散热孔,并且散热风扇通过固定架固定在5G基站的壳体的内壁顶端。该方案同样难以满足集中式高密度5G基站的高散热通量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冷散热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满足集中式高密度5G基站的高散热通量需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611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档位调节升降机构
- 下一篇:一种软管加工用缠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