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冷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061119.6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36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智;陈泓熹;王剑华;黄永磊;黎祺涵;李懿;余雪;易朝晖;朱捷;吴绮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4Q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51009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装置 | ||
1.一种蓄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部件(1)、液冷机箱(3)、风冷箱体(6)、冷却室(14)和蓄冷室(9),其中,所述液冷机箱(3)中有硅油相变微胶囊,所述发热部件(1)浸泡于所述硅油相变微胶囊中,所述风冷箱体(6)固定于所述液冷机箱(3)上部,所述风冷箱体(6)的外壳四周安装有电控百叶窗(5),在所述发热部件(1)的外部并联布置通有水和乙二醇混合液的蛇形管,所述蛇形管与所述冷却室(14)连接,所述蓄冷室(9)与所述冷却室(1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机箱(3)还包括第一翅片重力热管(37)、第二翅片重力热管(28)、传热板(2)、第一温度传感器(25)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6),其中所述发热部件(1)置于所述传热板(2)上,所述传热板(2)分别贴合所述第一翅片重力热管(37)的蒸发段、第二翅片重力热管(28)的蒸发段,所述第一翅片重力热管(37)的冷凝段和第二翅片重力热管(28)的冷凝段设置于所述风冷箱体(6),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5)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6)分别设置于所述发热部件(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重力热管(37)的冷凝段和第二翅片重力热管(28)的冷凝段设置有热管翅片(27)。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蓄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机箱(3)还包括转轴(23)、搅拌桨(24)、上轮毂(17)、下轮毂(18)和叶片(19),其中:
所述转轴(23)设置于所述液冷机箱(3)的底部中央并贯穿所述液冷机箱(3)和风冷箱体(6),所述转轴(23)在所述液冷机箱(3)的部位上等距设置个所述搅拌桨(24),所述转轴(23)贯穿至风冷箱体(6)外部的部位上设置有所述上轮毂(17)和下轮毂(18),上下轮毂之间布置有叶片(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室(14)包括相变换热器(16)、冷却水箱(15)、第三温度传感器(29)、第四温度传感器(30)和第五温度传感器(39),其中,所述相变换热器(16)中设置有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29)和硅油相变微胶囊和水的混合液,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30)设置于所述冷却水箱(15)内部,在所述发热部件(1)的外部并联布置通有水和乙二醇混合液的蛇形管,并在并联管道前布置了流量控制阀(35),所述蛇形管分别通过四通水阀(7)、第一三通水阀(8)与相变换热器(16)连接,第五温度传感器(39)设置于第一三通水阀(8)与相变换热器(16)之间,所述相变换热器(16)通过第二三通水阀(34)和水泵(33)与所述冷却水箱(15)连接,所述冷却水箱(15)通过第二三通水阀(34)和水泵(33)与所述蓄冷室(9)连接,所述相变换热器(16)通过四通水阀(7)和第一三通水阀(8)与所述蓄冷室(9)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室(14)的外壳涂有保温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换热器(16)和冷却水箱(15)的外壳均装有翅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室(14)还包括第二变频鼓风机(31)和排风口(32),所述第二变频鼓风机(31)的设置于所述冷却室(14)的底部,所述排风口(32)设置于所述冷却室(14)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36)和风速风向传感器(22),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36)和风速风向传感器(22)设置于所述冷却室(14)的外壳。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所述的蓄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室中设置有蒸发器(13),所述蒸发器(13)与节流阀(10)、冷凝器(11)、压缩机(12)形成循环,所述蓄冷室通过第二三通水阀(34)与冷却室(14)连接,所述蓄冷室通过四通水阀(7)与液冷机箱(3)的蛇形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6111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档位调节升降机构
- 下一篇:一种软管加工用缠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