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段充气式气垫床有效
申请号: | 202221014727.1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66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G7/057 | 分类号: | A61G7/057;A61H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 代理人: | 吕哲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段 充气式 气垫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段充气式气垫床,气垫床主体上的左安装槽和右安装槽内分别设置有左充气气囊和右充气气囊,左充气气囊上连接有左充气组件,右充气气囊上连接有右充气组件,左充气组件和右充气组件上均包括充气结构和泄气结构,左充气气囊和右充气气囊均至少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充气接口和第二充气接口,第一调节阀设置在两第一充气接口之间,第二充气调节阀设置在两第二充气接口之间,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均包括第一调节状态和第二调节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段充气式气垫床,左充气气囊和右充气气囊相互组合具有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段充气式气垫床。
背景技术
对于长期卧床且无法自主行动的病患来说,由于长时间躺卧在床上,若是身体欠缺适当的翻身或活动,肌肤长时间处于被压迫的状态下,容易发生压疮的情形,因而导致病患不舒适,严重者则危害病患健康。
因此,医疗级气垫床已经广泛运用在照护产业中,借由对气垫床的气囊压力的控制,确保了病患皮肤与床垫之间的压力(或称界面压力)可被维持在一个理想的状态,使患者在卧床姿态下不会发生皮肤或皮下组织长期受压迫的现象,进而使血液循环不易受阻,也基于此,避免了褥疮的产生,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气垫床为多股单口充气式,即气垫床呈整体充气或者放气状态。患者使用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皮肤受压情况,但是作用很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段充气式气垫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段充气式气垫床,包括气垫床主体,所述气垫床主体上设置有左安装槽和右安装槽,所述左安装槽内设置有左充气气囊,所述右安装槽内设置有右充气气囊,所述左充气气囊上连接有左充气组件,所述右充气气囊上连接有右充气组件,所述左充气组件和右充气组件上均包括充气结构和泄气结构,所述左充气气囊和右充气气囊均至少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充气接口和第二充气接口;
还包括第一充气调节阀和第二充气调节阀,所述第一充气调节阀设置在两所述第一充气接口之间,所述第二充气调节阀设置在两所述第二充气接口之间,所述第一充气调节阀和第二充气调节阀均包括第一调节状态和第二调节状态;
在所述第一调节状态,所述左充气气囊的第一充气接口和第二充气接口均与所述左充气组件相连接,所述右充气气囊的第一充气接口和第二充气接口均与所述右充气组件相连接;
在所述第二调节状态,所述左充气气囊的第一充气接口和所述右充气气囊的第一充气接口均与所述左充气组件相连通,所述左充气气囊的第二充气接口和所述右充气气囊的第二充气接口均与所述右充气组件相连通。
上述的分段充气式气垫床,所述第一充气调节阀设置在所述右充气气囊的第一充气接口上,所述第二充气调节阀设置在左充气气囊的第二充气接口上。
上述的分段充气式气垫床,所述左充气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垫床主体内的左充气通道,所述右充气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垫床主体内的右充气通道,所述左充气通道和右充气通道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所述第一连通部与两所述第一充气接口对应连接,所述第二连通部与两所述第二充气接口对应连接。
上述的分段充气式气垫床,所述第一充气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部上,所述第二充气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部上。
上述的分段充气式气垫床,所述第一充气调节阀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转动阀片;在所述第一调节状态,两所述第一转动阀片贴合以对所述第一连通部进行关闭;在所述第二调节状态,两所述第一转动阀片展开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对所述左充气通道和右充气通道进行阻断,且两所述第一充气接口与所述第一连通部均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147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