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体内组织拉伤的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2221007487.2 | 申请日: | 202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67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丁洪瑞;王雅玲;刘腾飞;钱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科知维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70 | 代理人: | 王萍萍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体内 组织 拉伤 引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体内组织拉伤的引流管,包括彼此连通的体外段和体内段,体外段的外表面为光滑平面,体内段的外侧壁上沿体内段的延伸方向开设有导流槽,导流槽未穿透体内段的管壁,导流槽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导流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流槽能够在引流时将体内组织与导流孔间隔开,从而避免体内组织进入到导流孔内造成堵塞,也嫩避免引流管拔出时对体内组织造成牵拉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体内组织拉伤的引流管。
背景技术
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在各种外科手术包括内科手术中均有广泛实用。在使用时,引流管的头端留在患者体腔内,在引流完成之后是需要取出的。现有技术中的引流管上的导流孔均是垂直孔,在插入到病患手术位置后,由于人体组织的向外张力,会有一些组织进入到导流孔内,一方面导致导流孔堵塞,影响正常引流,另一方面在取出时进入导流孔的组织会随着引流管向外拔出而向外牵拉,导致拉伤体内组织,甚至引起出血等严重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涉及一种防止体内组织拉伤的引流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体内组织拉伤的引流管,包括彼此连通的体外段和体内段,所述体外段的外表面为光滑平面,所述体内段的外侧壁上沿所述体内段的延伸方向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未穿透所述体内段的管壁,所述导流槽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导流孔。
优选地,所述体内段的管壁厚度不小于所述体内段内径的二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导流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体内段的管壁厚度的二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导流槽内部宽度大于所述导流槽开口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导流孔的孔径由内到外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导流槽的前端延伸到所述体内段的顶端,所述导流槽位于所述体内段的顶端的一端为敞口,所述导流槽靠近所述体外段的一端为圆弧形封闭口。
优选地,所述体内段与体外段均为柔软的硅胶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体内段外侧壁设置导流槽,并在导流槽底部设置导流孔,一方面利用导流槽两侧长条形侧壁在体内段置入体腔内后支撑起引流管外侧的组织,起到一个间隔作用,能有效避免人体组织在引流管引流时进入到导流孔内,从而堵塞导流孔,影响引流效果;另一方面导流槽在隔离开人体组织的同时,能够将需要引流的液体引入到导流槽内,便于导流孔向引流管内引入;同时,导流槽的开口宽度小于导流槽内部宽度,能进一步避免人体组织进入到导流槽内,进一步避免组织堵塞导流孔,且能提供更大的空间供液体流通;长条形的导流槽一方面便于体内段置入到体腔内,另一方面在引流管取出时,人体组织沿着导流槽滑动,不会被导流槽侧壁阻挡拉扯,从而有效避免体内组织拉伤;另外,导流孔的外径大于内径,也便于液体向引流管内部流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体内组织拉伤的引流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体内组织拉伤的引流管的横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防止体内组织拉伤的引流管,包括彼此连通的体外段1和体内段2,体外段1的外表面为光滑平面,体内段2的外侧壁上沿体内段2的延伸方向开设有导流槽3,导流槽3未穿透体内段2的管壁,导流槽3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导流孔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肿瘤医院,未经江苏省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074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