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动态称重功能的管式试验炉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86439.6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20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汤传舵;李韶军;汤传毛;吴治国;王志中;汪建伟;黄茹;鲍长贵;查君山;胡红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国传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7/02 | 分类号: | F27B17/02;F27D21/02;G01N5/00;G01G17/00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05 | 代理人: | 范智强 |
地址: | 24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动态 称重 功能 试验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动态称重功能的管式试验炉,涉及管式实验炉技术领域,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炉体的内部设置有称重机构,所述炉体的内部设置有底加热块,所述底加热块的顶部设置有管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称重机构,对管道内部进行加装物料时根据重力传感器进行观察数据,随着炉体上的底加热块和顶加热块持续对管道加热,使管道内部的物料进行试验,管道的重量发生变化,利用重力传感器进行观察数据并进行记录,使炉体进行试验时具有良好的动态称重的特点,使炉体具有便于对物料的重量发生变化时方便记录的特点,提高炉体试验时进行动态称重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式试验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动态称重功能的管式试验炉。
背景技术
管式试验炉主要运用于冶金等行业,测定材料在一定气温条件下的专业设备,进行试验测定的材料一般为金属粉末,金属粉末在管中进行试验测定,炉型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便于控制,能连续生产。
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的管式试验炉在进行试验时大都是提前对需要进行试验的物料进行称重处理的,在管式试验炉对物料进行试验完成后再次对试验完成的物料进行称重处理,但这种常见的管式试验炉在进行试验时大都是不具有相关的动态称重的功能的,导致物料在管道的内部进行试验时不能清楚地记录物料重量发生的变化,非常容易影响炉体对物料进行试验时物料重量发生的变化,严重影响了这种管式试验炉对物料试验时重量变化的记录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常见的炉体进行试验时大都是不具有良好的动态称重功能的,非常容易影响物料进行试验时重量发生变化的数据记录,严重影响炉体对物料进行试验时重量变化的数据记录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动态称重功能的管式试验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炉体的内部设置有称重机构,所述炉体的内部设置有底加热块,所述底加热块的顶部设置有管道,所述炉体的顶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顶框,所述顶框的内部设置有顶加热块,所述称重机构包括设置在炉体内部的玻璃,所述炉体的内部设置有重力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的顶部设置有称重盘,所述底加热块的底部设置有底杆,所述底杆的底端滑动贯穿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拉簧,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炉体的正表面开设有与玻璃相适配的安装槽,通过开设安装槽,使炉体可以正常进行安装玻璃,使炉体进行使用时可以正常通过重力传感器进行观察称重数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炉体内壁的底面,所述底杆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盘相适配的限位槽,通过开设限位槽,使支撑杆可以向底杆的内部进行收缩,使底加热块可以进行轻微移动,使重力传感器可以正常进行称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拉簧的底端焊接在底杆内部限位槽内壁的底面,且拉簧的顶端焊接在限位盘的底部,通过设置拉簧,拉簧提供足够的弹力,使底杆可以借助拉簧的弹力进行移动后位置复原。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顶加热块的底部与底加热块的顶部相接触,且顶加热块的底部与管道的外表面相接触,通过设置顶加热块与管道相接触,使管道具有良好的加热特点。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炉体的顶部和顶框的底部均开设有与管道相适配的凹槽,通过开设凹槽,使炉体进行使用时管道可以进行移动,使炉体可以正常进行称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称重机构,对管道内部进行加装物料时根据重力传感器进行观察数据,随着炉体上的底加热块和顶加热块持续对管道加热,使管道内部的物料进行试验,管道的重量发生变化,利用重力传感器进行观察数据并进行记录,使炉体进行试验时具有良好的动态称重的特点,使炉体具有便于对物料的重量发生变化时方便记录的特点,提高炉体试验时进行动态称重的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国传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铜陵国传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864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力自控型雨污分流井
- 下一篇:一种防汛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