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压固定结构、易组装单体电池及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73258.X | 申请日: | 202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44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杨钢;浦辰亮;刘玲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捷远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64 | 分类号: | H01M50/264;H01M50/213;H01M50/50;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王欣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苏州市中国(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压 固定 结构 组装 单体 电池 电池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压固定结构、易组装单体电池及电池组。下压固定结构包括结构连接单元;结构连接单元用于贴设单体电池的顶部壳体或底部壳体;结构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下压连接条与至少一个紧固连接条,下压连接条与紧固连接条交叉设置,二者直接或间接连接;下压连接条与紧固连接条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并超出单体电池侧面壳体的轮廓;下压连接条和紧固连接条用于与相邻的下压固定结构的下压连接条及紧固连接条固接。下压固定结构与单体电池可组装为上述易组装单体电池,能够在箱内直接快速的完成所有的结构固封,提高了成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压固定结构、易组装单体电池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电池阵列内部的多单体电池成组为电池组,其成组便捷性和成组后结构的稳定性,是成组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单体电池的高度存在公差,故在成组过程中,目前通常采取保持电池组中所有电池的一端面处于同一平面,用平板刚性材料均衡施压所有电池的端部,锁附竖直方向位移,另一端面用弹性材料过渡到刚性材料挤压不在同一平面的各个电池端部,来容错电池高度公差;同时,通过对电池组侧向挤压并保持挤压力,来限位相邻电池间的水平方向位移。
由于车载或空载电源载使用场景中面临较强的振动环境,弹性材料的伸缩挤压力较弱,同时,由于电池组的跨度较大且电池组重量较重,欲通过侧向挤压力限位电池组内单体电池间的水平方向错位,以及通过由此产生的摩擦力限位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移,对挤压力的数值以及挤压力的保持度要求很高,急需找到改善方法。
目前技术,通常通过电池阵列排布后整体施加下压平板或下压长条的方式实现对电池组的整体固封,对下压平板和下压长条材质的刚度要求较高,特别是电池组跨度大的情况下,下压条中部区域,因电池阵列较重,在强震下电池阵列产生持续的较大的上跳压力,易发生弧形形变,影响下压效果;另外,强度和刚度均高要求的下压条,势必比重较大、总重较大,极大影响了电池箱的重量能量密度以及整体压紧的效果,急需找到解决方案;另外,电池阵列内部单体间的挤紧力保持,若仅靠依托箱体侧壁的抵接力,箱壁中部在振动环境下同样面临较大的受压形变的风险,急需找到电池组内部自锁紧的方法。
CTC技术已成为车载电源与底盘更高集成度的技术方向,车载电源与汽车底盘可靠便捷结构一体化是CTC技术的重要支撑,而电池阵列内部结构便捷可靠一体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业界的努力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压固定结构、易组装单体电池及电池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压固定结构,包括结构连接单元;
结构连接单元用于贴设单体电池的顶部壳体或底部壳体;结构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下压连接条与至少一个紧固连接条,下压连接条与紧固连接条交叉设置,二者直接或间接连接;下压连接条与紧固连接条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并超出单体电池侧面壳体的轮廓;下压连接条和紧固连接条用于与相邻的结构连接单元的下压连接条及紧固连接条固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下压连接条直立设置,用于与相邻的结构连接单元固接后对下方的单体电池进行竖直方向上的限位;紧固连接条平铺设置,用于与相邻的结构连接单元固接后对下方的单体电池进行水平方向上的限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下压连接条的一端与其中部平齐,另一端向水平方向偏折;紧固连接条的一端与其中部平齐,另一端向竖直方向偏折。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结构连接单元至少平行设置有两条下压连接条,下压连接条均与紧固连接条呈垂直交叉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结构连接单元至少平行设置有两条紧固连接条,紧固连接条均与下压连接条呈垂直交叉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捷远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捷远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732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验教学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仪器
- 下一篇:光学镜片自动同步上下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