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油箱隔板压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922104.8 | 申请日: | 2022-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45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 发明(设计)人: | 谭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融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9/02 | 分类号: | B23P19/02;B23P19/00 |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卢兰 |
| 地址: | 545616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雒容镇竹***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油箱 隔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油箱隔板压入装置,属于油箱制造技术领域,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外壁装配有驱动电机和控制器,驱动电机位于底架的中间;本实用新型先通过限位结构对汽车油箱的位置进行限定,再通过将油箱隔板放置在汽车油箱的压入端口,再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双头连接螺杆转动的方式驱动负压吸附结构移动,以实现吸附固定并推动油箱隔板,再通过感应结构感应油箱隔板位置,后通过压装结构对油箱隔板进行压装,其中,限位结构的限位是通过调节四个夹紧块位置实现限位,即该压入装置一次性完成限位结构的调节,同一规格汽车油箱只需放置在四个夹紧块间即可限位,无需重复调整汽车油箱以及油箱隔板的位置,加快油箱隔板的压入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箱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油箱隔板压入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油箱一般是指汽车燃油箱,是汽车的基础配件之一,对于质量有较高要求的汽车一般都会在油箱中加装隔板来提高油箱的强度,现有油箱隔板压入装置是通过人工摆放并调整汽车油箱,再通过人工摆放并调整油箱隔板,再通过装置进行压装,该种压入方式需要重复调整每个汽车油箱和油箱隔板的位置,降低了装置的油箱隔板压入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油箱隔板压入装置,具有无需重复调整汽车油箱和油箱隔板的位置,加快油箱隔板压入工作效率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油箱隔板压入装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外壁装配有驱动电机和控制器,驱动电机位于底架的中间,控制器位于底架的侧边,所述底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头连接螺杆,所述底架的内部中间连接有油箱放置台,油箱放置台通过轴承与双头连接螺杆间转动连接,所述油箱放置台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油箱放置台的上方设置有汽车油箱,限位结构对汽车油箱的位置进行限定,所述双头连接螺杆上通过传动螺母对称传动连接有两个移动架,两个移动架位于汽车油箱的两侧,所述移动架上装配有负压吸附结构,两个所述负压吸附结构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油箱隔板,负压吸附结构负压吸附固定油箱隔板,所述负压吸附结构上装配有感应结构,感应结构感应油箱隔板的位置,所述负压吸附结构上装配有压装结构,压装结构对油箱隔板进行压装。
优选的,所述双头连接螺杆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双头连接螺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底架的内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油箱放置台内部的调节腔体以及设置在油箱放置台顶端四角的调节槽,调节腔体与调节槽连通,所述调节腔体的内部下方设置有第一双头调节螺杆,第一双头调节螺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油箱放置台的内壁连接,第一双头调节螺杆的另一端贯穿油箱放置台并延伸至外界连接有手柄,第一双头调节螺杆的贯穿段通过轴承与油箱放置台的贯穿段连接,所述调节腔体的内部上方设置有第二双头调节螺杆,第二双头调节螺杆与油箱放置台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双头调节螺杆与油箱放置台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油箱放置台上且位于四个调节槽的上方设置有夹紧块,四个所述夹紧块的下方均连接有调节块,一对角两个所述调节块穿过对应调节槽延伸至调节腔体内并通过传动螺母传动连接在第一双头调节螺杆上,另一对角两个所述调节块穿过对应调节槽延伸至调节腔体内并通过传动螺母传动连接在第二双头调节螺杆上。
优选的,所述双头连接螺杆、第一双头调节螺杆和第二双头调节螺杆的两段螺纹走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负压吸附结构包括连接在移动架顶端的负压吸附架,所述负压吸附架的外壁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装配有气泵,所述负压吸附架的内部设置有负压吸附腔体,所述气泵的进风端与负压吸附腔体连通。
优选的,所述感应结构包括对称连接在负压吸附架上的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远离负压吸附架的侧壁装配有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压装结构包括装配在负压吸附架上的电缸,所述电缸的输出端且位于两个连接板间连接有压装板。
优选的,所述移动架的两端且位于双头连接螺杆的外侧均连接有环状清扫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融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广西融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221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生儿台秤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壳体生产的冲压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