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密封圈及锂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22034.6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68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孙婷;支杰;郝世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武进中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84 | 分类号: | H01M50/184;H01M50/186;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任珊珊 |
地址: | 213172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锂电池 密封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密封圈及锂电池,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所述密封圈本体包括上圈体和下圈体,所述上圈体与所述下圈体呈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夹角,如图1所示结构的锂电池中,使用传统密封圈时,在盖帽与外部的壳体装配过程中,其配合公差很难设计,过盈配合会导致盖帽难以入壳;间隙配合会导致盖帽松配,从而导致盖帽极易被极耳弹出的问题,设计密封圈的上圈体与下圈体呈现一定的斜角,有效保证盖帽轻松入壳的情况下,且盖帽入壳后斜角可以挤紧电池外壳,使得盖帽不易被极耳弹出;下圈体托台的设计使得电池在封口后,有效防止卷芯负极与电池正极相接触,从而避免锂电池短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密封圈及锂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的出现为我们人类的生活、娱乐及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电源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一次电池由于对环境的污染、容量低、使用时间短等缺点逐渐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无污染、容量大、使用寿命长的二次电池,其中锂电池特有的自身结构和性能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像笔记本电脑、移动电源、电动工具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其中密封圈是锂电池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配件,其结构不仅影响锂电池的密封效果而且还影响着锂电池的装配过程。
在如图1所示结构的锂电池中,使用传统的密封圈,在盖帽与外部的壳体装配过程中,其配合公差很难设计,过盈配合会导致盖帽难以入壳;间隙配合会导致盖帽松配,从而导致盖帽极易被极耳弹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密封圈及锂电池,解决了在如图1所示结构的锂电池中,使用传统密封圈时,在盖帽与外部的壳体装配过程中,其配合公差很难设计,过盈配合会导致盖帽难以入壳;间隙配合会导致盖帽松配,从而导致盖帽极易被极耳弹出的问题,设计密封圈的上圈体与下圈体呈现一定的斜角,有效保证盖帽轻松入壳的情况下,且盖帽入壳后斜角可以挤紧电池外壳,使得盖帽不易被极耳弹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公开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所述密封圈本体包括上圈体和下圈体,所述上圈体与所述下圈体呈大于90度小于 180度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上圈体的内部形成有环状凸棱。
进一步地,所述下圈体内部形成有环状托台,且环状托台的中心形成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公开一种锂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密封圈。
进一步地,锂电池还包括盖帽、隔膜、极耳、卷芯正极、卷芯负极和电池外壳,所述卷芯正极、卷芯负极与所述隔膜一起卷成筒状后放入电池外壳的内部,所述盖帽嵌装于所述密封圈本体,所述盖帽的下端焊接有极耳。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外壳为不锈钢材质。
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所述密封圈本体包括上圈体和下圈体,所述上圈体与所述下圈体呈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夹角,如图1所示结构的锂电池中,使用传统密封圈时,在盖帽与外部的壳体装配过程中,其配合公差很难设计,过盈配合会导致盖帽难以入壳;间隙配合会导致盖帽松配,从而导致盖帽极易被极耳弹出的问题,设计密封圈的上圈体与下圈体呈现一定的斜角,有效保证盖帽轻松入壳的情况下,且盖帽入壳后斜角可以挤紧电池外壳,使得盖帽不易被极耳弹出;
2、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圈的上圈体内部形成有环状凸棱,下圈体内部形成有环状托台,进一步增加了密封圈的强度;
3、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圈下圈体内部形成有环状托台,使得上圈体与下圈体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比较容易区分密封圈的正反;
4、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圈的下圈体内部形成有环状托台,能有效防止卷芯负极与电池正极相接触,即有效防止电池短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武进中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武进中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220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麻条预剪切机构及其栉梳机
- 下一篇:一种一回路加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