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冲击锤的替打减震缓冲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12097.3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67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林登;张剑;杨震宇;陈增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永安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7/08 | 分类号: | E02D7/08;E02D7/14;F16F15/08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熊智明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减震 缓冲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击锤的替打减震缓冲机构,锤芯沿锤壳轴向位移,进而穿过缓冲环与反震环后击打替打本体,而替打本体击打的坚硬石层后,会将反震力通过替打本体传给反震环,反震环将反震力送至缓冲环,降低反震力峰值,而多层叠加设置的缓冲环会将反震力吸收缓冲后再作用到整个减震室内,使减震室将逐级递减后的反震力反馈给锤壳,整个过程反震力被多次减震缓冲,避免锤壳内部件受到多大的反震,进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当对应不同大小的减震室时,可使用同一规格的缓冲环能批量叠加填充到减震室内,而不用另外制备并外规格的缓冲环,极大的提高了缓冲环的适配性,降低设备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冲击锤的替打减震缓冲机构。
背景技术
将木桩或石桩等砸进地里,为了使建筑物基础坚固,因为地面建筑物如果要建在地面上,地面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就必须保证地面有足够的抵抗压力的强度,这个往往很难做到,所以就必须对承受建筑物的地面进行加固或者改善地面的承受方式,所以就想到在地基上打桩,让建筑物的大部分重量通过桩传到地面以下很深的位置,因为这个位置的地基比地面承受能力大得多。
在施工打桩时,冲击锤利用锤芯的冲击能量克服地基土对桩的阻力,进而驱动锤芯沿锤架运动将桩打入到预定深度,为保护桩体,会在锤芯与桩头之间放置替打件,使替打代替桩头承受锤芯冲击力后,再将冲击力传递给桩头打桩,但若是在打桩过程中碰到坚硬石层,桩体也将反作用力传递给替打后,使替打反震给整个锤壳,导致锤壳内的零部件长时间震动后损伤,使其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目前也有一些对反作用力进行减震的措施,主要通过聚氨酯块将替打与锤体相抵后减震,但这种方式存在减震效果差,且对应不同规格的减震环境时需要更换不同大小的聚氨酯块,导致减震模块经常性要重新制造导致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冲击锤的替打减震缓冲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冲击锤的替打减震缓冲机构,包括有锤壳及设置于锤壳内可沿锤壳轴向位移的锤芯,所述锤芯一端为冲击部,所述锤壳对应冲击部的一端设有替打本体,所述替打本体对应锤芯的一端设有与冲击部相抵的承击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锤壳对应承击部的一端设有与锤壳一体设置的减震室,所述减震室内设有一端与承击部相抵的反震环,另一端设有若干个与减震室内壁以及反震环相互抵接的缓冲环,所述冲击部可穿过缓冲环与反震环后击打替打本体,并将替打本体产生的反作用力通过反震环反馈给缓冲环,再由缓冲环缓冲后作用给锤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替打本体,使锤芯的锤击力通过替打本体传递给桩体,进而保护桩体不至于破碎,同时避免桩体变形,其中锤芯沿锤壳轴向位移,进而穿过缓冲环与反震环后击打替打本体,而替打本体击打的坚硬石层后,会将反震力通过替打本体传给反震环,反震环将反震力送至缓冲环,降低反震力峰值,而多层叠加设置的缓冲环会将反震力吸收缓冲后再作用到整个减震室内,使减震室将逐级递减后的反震力反馈给锤壳,整个过程反震力被多次减震缓冲,避免锤壳内部件受到多大的反震,进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当对应不同大小的减震室时,可使用同一规格的缓冲环能批量叠加填充到减震室内,而不用另外制备并外规格的缓冲环,极大的提高了缓冲环的适配性,降低设备成本。
上述的一种冲击锤的替打减震缓冲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震环对应承击部的一端设有延伸出减震室后与承击部相抵的反震面,朝向缓冲环的一端设有与缓冲环和减震室均相互抵接的扩散面,所述扩散面的横截面大于反震面的横截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震环通过横截面较小的反震面将反震力吸收后,再通过横截面较大的扩散面将反震力均匀扩散,使缓冲环受到的冲击力平均分布,降低缓冲环收到的反震力,使反震力被缓冲环均匀吸收后实现缓冲减震,避免锤壳被其他部件震荡,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上述的一种冲击锤的替打减震缓冲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冲击部的横截面小于锤芯的横截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永安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永安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120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精度多标变距打印贴标机构
- 下一篇:一种空气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