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密封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824679.6 | 申请日: | 2022-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84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军;朱青详;漆志强;杜旺兵;王天琼;王同斌;张玉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金石资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04 | 分类号: | G01M3/04;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兰州锦科标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3 | 代理人: | 沈昌武 |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地质 封存 密封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密封检测装置,包括连接块,其固定连接在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底部,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垂直贯穿固定连接在弹性连接绳,且弹性连接绳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卡扣。该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密封检测装置,通过设置的卡扣,使得该检测装置便于挂在使用者的腰间,并且通过弹性连接绳的配合,使得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如果不慎发生手滑造成检测装置本体发生脱落,弹性连接绳和卡扣的相互配合也能够避免检测装置本体摔落在地面上造成检测装置本体内的零件损坏的情况发生,通过设置的弹性缓冲机构,使得检测装置本体不慎与地面相接触时弹性缓冲机构能够对检测装置本体进行缓冲保护,以此来给检测装置本体提供更加优良的防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氧化碳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密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是现在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社会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人们一般会将二氧化碳进行地质封存或海洋封存,以此来逐渐调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其中地质封存便是指将二氧化碳通过注气井注入进地下,以此来防止二氧化碳飘散到空气中,工作人员为了防止注气井发生泄漏一般会定期使用检测装置来对注气井的密封性进行检测,但其装置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
1、现有的检测装置不具有防摔结构,导致工作人员在手持检测装置进行二氧化碳检测时容易造成检测装置摔落至地面上,进而容易造成检测装置的内部零件发生损坏,进而降低了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2、现有的检测装置不便加快周围空气的流动,导致检测装置在对注气井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检测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而容易增加检测人员的疲劳速度,进而存在一定的使用缺陷。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检测装置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密封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具有防摔结构和不便加快周围空气的流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密封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装置本体:
连接块,其固定连接在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底部,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垂直贯穿固定连接在弹性连接绳,且弹性连接绳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卡扣,并且检测装置本体的边侧固定安装有弹性缓冲机构,而且检测装置本体的顶部平行设置有导气机构;
充电口,其固定连接在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底部,且检测装置本体的边侧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并且检测装置本体的边侧嵌设有数据显示屏,而且检测装置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电量显示器;
固定杆,其固定连接在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端部,且固定杆的另一端与导气机构的边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缓冲机构包括有弧形防护板、缓冲弹簧和限位伸缩杆,且弧形防护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并且弧形防护板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限位伸缩杆,而且限位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检测装置本体的边侧固定连接,并且检测装置本体通过限位伸缩杆与弧形防护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的端部与弧形防护板的内壁固定连接,且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检测装置本体的边侧固定连接,并且弧形防护板通过缓冲弹簧与检测装置本体构成弹性结构。
优选的,所述导气机构包括有外壳体、连接杆、小型马达和扇叶,且外壳体的内部垂直贯穿转动连接有连接杆,并且连接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小型马达,而且小型马达的边侧与外壳体的边侧固定连接,并且连接杆的边侧焊接有扇叶。
优选的,所述扇叶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扇叶呈环形等距离设置在连接杆的边侧上,并且扇叶通过连接杆与外壳体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杆以导气机构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并且导气机构通过固定杆与检测装置本体构成一体化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金石资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兰州金石资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246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