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53249.X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98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好永成志;髙井千瑛;大熊香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47;H01M10/6556;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吴启超 |
地址: | 日本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本新型的蓄电装置确保导管的前端部与罩盖之间的密封性,并且提升导管的前端部对插通孔的组装作业性。本新型的蓄电装置的壳体具有在上方开口的壳体主体、及安装于壳体主体的上部的罩盖21。电池模块储存于壳体内。可挠性导管80b在壳体内导入冷却用气体。在罩盖21设置插通孔23b,所述插通孔23b供导管80b的前端部70b自下而上地插通。导管80b的前端部70b具有:卡合部72,抵接于罩盖21的上表面而与罩盖21卡合;以及密封部77,抵接于罩盖21的下表面而将该下表面与导管80b之间密封。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一种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对地球环境方面的不良影响等的观点出发,正在普及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Vehicle,HEV)等。在大多情况下,在EV、HEV等中搭载大容量的蓄电装置,并且设置用于冷却蓄电装置的冷却结构。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14697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冷却结构中,有些在壳体内具有导入冷却用气体的可挠性导管,并且在壳体的罩盖具有供导管的前端部自下而上地插通的插通孔。
在该情况下,在使导管的前端部插通到插通孔,并且通过与导管不同体的固定构件将导管的前端部固定于罩盖时,必须将导管的前端部及固定构件双方组装到罩盖,因此组装作业的作业量增大。
因此,本新型申请人等考虑不用固定构件而将导管的前端部组装到插通孔。然而,例如在导管的前端部不具有狭缝或切口等的实心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地获得可挠性,由此将导管的前端部的外径设定为略大于插通孔的内径,难以将导管的前端部压入到插通孔而进行组装。另一方面,在导管的前端部设置狭缝或切口等的情况下,要顾虑导管的前端部与罩盖之间的密封性降低。
本新型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确保导管的前端部与罩盖之间的密封性,提升导管的前端部对插通孔的组装作业性。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新型申请人等发现,如果在导管的前端部,除了设置与罩盖卡合的卡合部以外,还设置将罩盖的下表面与导管之间密封的密封部,那么就能够确保导管的前端部与罩盖之间的密封性,并且提升导管的前端部对插通孔的组装作业性,从而完成了本新型。本新型是以下的(1)~(10)的蓄电装置。
(1)一种蓄电装置,包括:
壳体,具有在上方开口的壳体主体、及安装于所述壳体主体的上部的罩盖;
电池模块,储存于所述壳体内;以及
可挠性导管,在所述壳体内导入冷却用气体;
在所述罩盖设置插通孔,所述插通孔供所述导管的前端部自下而上地插通,
所述导管的前端部具有:
卡合部,抵接于所述罩盖的上表面而与所述罩盖卡合;以及
密封部,抵接于所述罩盖的下表面而将所述下表面与所述导管之间密封。
根据本构成,因为具有抵接于罩盖的下表面的密封部,所以能够通过密封部来确保密封性。因此,对于卡合部,没有追求密封性的必要性,从而能够自由地设置用来提升组装作业性的结构。由此,能够提升导管的前端部对插通孔的组装作业性。以上,根据本构成,能够确保导管的前端部与罩盖之间的密封性,并且提升导管的前端部对插通孔的组装作业性。
(2)根据所述(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导管的前端部具有从该前端部的上端向下方延伸的狭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532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式支气管镜组
- 下一篇:食材供应装置、储粮装置和烹饪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