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热管理系统的集成装置及其热管理系统、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41470.3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29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郭跃新;叶剑辉;孙国庆;叶梅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F01P11/02;F01P11/04;F02N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卢春燕 |
地址: | 51811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管理 系统 集成 装置 及其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热管理系统的集成装置及其热管理系统、车辆,用于热管理系统的集成装置包括:壶体,所述壶体内具有彼此连通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壶体上形成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液泵,所述液泵设在所述壶体上,所述液泵位于所述出液口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在所述壶体上,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芯体,所述加热芯体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装置,简化了集成装置的结构,可以降低集成装置的成本,减轻集成装置的重量,同时集成装置的尺寸较小,可以减小集成装置安装时所占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热管理系统的集成装置及其热管理系统、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用于热管理系统的集成机构的结构较为复杂,生产制造困难,导致集成机构的成本较高,且集成机构的尺寸较大,使得集成机构安装时需占用较大空间,从而会影响整车内其它部件的布置,同时集成机构的集成灵活度不高,影响了集成机构的适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热管理系统的集成装置,简化了集成装置的结构,可以降低集成装置的成本,减轻集成装置的重量,同时集成装置的尺寸较小,可以减小集成装置安装时所占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集成装置的热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热管理系统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集成装置,包括:壶体,所述壶体内具有彼此连通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壶体上形成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液泵,所述液泵设在所述壶体上,所述液泵位于所述出液口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在所述壶体上,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芯体,所述加热芯体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集成装置,通过将加热器和液泵均设置在壶体上,且加热件位于壶体的第一容纳腔内,液泵位于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的出液口处。由此,简化了集成装置的结构,可以降低集成装置的成本,减轻集成装置的重量,同时集成装置的尺寸较小,可以减小集成装置安装时所占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上部,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下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壶体的长度方向的同一侧,所述连通口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沿所述壶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位于所述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芯体为多个,多个所述加热芯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热芯体和至少一个第二加热芯体,所述第一加热芯体和所述第二加热芯体沿所述壶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开,且所述第一加热芯体和所述第二加热芯体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之间共同限定出S形的换热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容纳腔的沿所述壶体的长度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肋条,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肋条,所述第一肋条和所述第二肋条均沿所述壶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加热芯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肋条止抵,所述第二加热芯体与所述第二肋条止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414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激光焊接定位移动工装
- 下一篇:一种基于智能安全帽的施工现场监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