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缸结构、发动机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79047.5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50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夏林;都书彬;赵华;薛飞;段正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6 | 分类号: | F02F1/16;F02F1/1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张会强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缸 结构 发动机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缸结构,发动机和车辆,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结构包括缸体,以及套装在所述缸体内的缸套,所述缸体与缸套之间形成有冷却水套,所述缸套内设有上止点冷却水道,所述上止点冷却水道靠近缸套的顶部设置,且所述上止点冷却水道的进水口与冷却水套的进水侧连通,所述上止点冷却水道的出水口与冷却水套的出水侧连通,所述缸套的外壁上形成有径向外凸的缸套定位环,所述缸套定位环靠近缸套的底部设置,且所述缸套定位环位于所述冷却水套中,并被轴向支撑在所述缸体上。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结构,通过缸套顶部的上止点冷却水道的设置,能够降低气缸中与活塞上止点部位对应的位置处的温度,并有利于气缸的减重和紧凑化设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缸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具有上述气缸结构的发动机,以及设置有该发动机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湿式缸套,缸套外壁与冷却液接触,且缸套利用缸套外壁上下定位环带与缸体的相应部件形成间隙配合,以实现两者间的径向定位,而轴向定位一般是依靠缸套上部支撑肩与缸体顶面相应的支撑面实现。同时,湿式缸套下部一般采用多道橡胶密封圈进行密封,防止水套冷却液泄漏,而缸套上部则凸出缸体顶面,并利用缸垫传递的缸盖螺栓轴力进行压紧密封,防止漏气漏水。
随着发动机节能减排要求越来越严格,提升发动机热效率的必要性越来越重要,而其中一条技术路线便是增加发动机的爆发压力。由于发动机爆发压力增加,使得活塞上止点部位温度较高,缸套受力受热明显增加,为满足受力要求,目前通常是增大缸体上部支撑肩及缸套壁厚,以及使得缸体、缸套选用高强度材料。但是,壁厚的增大势必导致缸心距增加,发动机增重,不利于气缸紧凑化设计。同时,活塞上止点部位温度升高,不仅使得气缸顶部位置的结构较复杂,结构强度较差,也使得缸套受热变形容易引起拉缸,而导致发动机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气缸结构,以可降低活塞上止点部位温度,利于气缸的减重和紧凑化设计,以及提升缸体与缸套顶部位置的结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气缸结构,包括缸体,以及套装在所述缸体内的缸套,所述缸体与所述缸套之间形成有冷却水套,所述缸套内设有上止点冷却水道,所述上止点冷却水道靠近所述缸套的顶部设置,且所述上止点冷却水道的进水口与所述冷却水套的进水侧连通,所述上止点冷却水道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却水套的出水侧连通,所述缸套的外壁上形成有径向外凸的缸套定位环,所述缸套定位环靠近所述缸套的底部设置,且所述缸套定位环位于所述冷却水套中,并被轴向支撑在所述缸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缸体和所述缸套之间形成有与所述进水侧连通的进水道,以及与所述出水侧连通的出水道,所述缸套中设有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道的进水连通通道,以及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道的出水连通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缸体内壁的顶部形成有上肩部,底部形成有下肩部,所述上肩部和所述下肩部之间形成有凹槽,且所述凹槽被所述缸套封闭而构成至少部分所述冷却水套,所述进水道和所述出水道均形成在所述上肩部和所述缸套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上肩部上设有分别对应于所述进水侧和所述出水侧布置的槽口,所述进水道和所述出水道均由相应的所述槽口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槽口采用弧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缸套定位环被轴向支撑在所述下肩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连通通道和/或所述出水连通通道倾斜设置在所述缸套中。
进一步的,所述上止点冷却水道为沿所述缸套周向布置的环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790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