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可调式提升搬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64266.6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57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邵剑宇;马芳叶;王宇;王浩錡;钱锐;张春然;秦路瑶;史志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3/07 | 分类号: | B65G13/07;B65G13/12;E04G21/16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鼎万策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9 | 代理人: | 黄照倩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施工 调式 提升 搬运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式提升搬运装置,涉及提升搬运装置技术领域,包括L形底座和提升搬运机构,L形底座包括横向部分、第一竖向部分和第二竖向部分,横向部分开设有横向滑槽,第一竖向部分开设有第一竖向滑槽,第二竖向部分开设有第二竖向滑槽,提升搬运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内间隔设置有多个传动辊,且至少一个矩形框架内的传动辊连接有驱动装置,两个矩形框架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两个矩形框架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竖向滑槽和第二竖向滑槽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横向滑槽滑动连接,横向滑槽内固定有自动伸缩杆,自动伸缩杆与矩形框架铰接连接,解决现有技术中吊装长条形建筑材料时存在困难和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提升搬运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式提升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必然会用到又长又重的钢筋横梁或者钢管之类的建筑材料,对于这些材料的运输,现有的施工单位大都是采用起吊机运输,但是在一些相隔较近的楼之间,这些长条形的建筑材料很难从地面达到高处楼层,如果采用倾斜起吊运输,则会发生侧滑,安全隐患非常大。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式提升搬运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用可调式提升搬运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吊装长条形建筑材料时存在困难和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建筑施工用可调式提升搬运装置,包括L形底座和倾斜设置于L形底座上的提升搬运机构,所述L形底座包括横向部分、与所述横向部分固定连接的第一竖向部分和第二竖向部分,所述第一竖向部分和所述第二竖向部分间隔设置,所述横向部分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横向滑槽,所述第一竖向部分沿竖向开设有第一竖向滑槽,所述第二竖向部分沿竖向开设有第二竖向滑槽,所述提升搬运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内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传动辊,且至少一个矩形框架内的传动辊连接有驱动装置,两个所述矩形框架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连接杆对建筑材料形成支撑,两个矩形框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向滑槽和所述第二竖向滑槽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向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横向滑槽内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自动伸缩杆,所述自动伸缩杆的一端与横向滑槽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矩形框架铰接连接。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将长条形的建筑材料放入两个矩形框架之间,启动驱动装置,驱动传动辊转动,对建筑材料形成传送,使建筑材料从第一竖向部分和第二竖向部分之间的间隙传送至所需位置;需要调整传送高度时,通过自动伸缩杆驱动矩形框架在横向滑槽内滑动,改变矩形框架的倾斜角度,从而实现调整对建筑材料的提升搬运高度的效果。
在上述建筑施工用可调式提升搬运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辊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传动链与所述从动齿轮传动连接。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传动链、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配合,在配备一个驱动电机的情况下,实现驱动一个矩形框架上所有传动辊转动,节约成本。
在上述建筑施工用可调式提升搬运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与所述第二竖向滑槽滑动连接的所述矩形框架包括框架本体和固定杆体,所述传动辊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内,所述固定杆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竖向滑槽和所述横向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框架本体背离另一个所述矩形框架的一侧垂直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贯穿所述固定杆体并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调节杆外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固定杆体和所述框架本体之间。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旋拧螺母,调整两个矩形框架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适应不同尺寸长条形建筑材料的效果,提高本装置的适用性。
在上述建筑施工用可调式提升搬运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杆包括两个套杆和套设于两个套杆外的滚筒,两个所述套杆背离彼此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矩形框架对应连接,以支撑被搬运的建筑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642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危废无害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LNG气化站的雾气消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