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发酵菌体浓度的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35322.6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20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莫志朋;陈琪;佟淑环;宋庆坤;息晓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首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36 | 分类号: | C12M1/36;C12M1/34;C12M1/04;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063200 河北省唐山市曹***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发酵 菌体 浓度 控制系统 | ||
本申请涉及发酵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发酵菌体浓度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离心部,离心部的进料口连通发酵罐的出料口,去向收集部,去向收集部包括离心浓相去向收集装置和离心清相去向收集装置;流通部,流通管道部包括第一流通装置和第二流通装置;第二流通装置的进料口连通离心部的第一出料口,第二流通装置的出料口连通离心清相去向收集装置的进料口;分配控制部,分配控制部包括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三流量传感器和控制器;通过离心部对发酵后的菌液进行高速离心,通过第一流通装置和第二流通装置之间的调整,再通过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三流量传感器,能维持菌体浓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酵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发酵菌体浓度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气体发酵工艺的持续发展,其缺点也十分明显,由于气体发酵工艺为连续发酵工艺,发酵过程中菌体消耗碳源等营养物质,持续的产出代谢产物,并实现菌体的持续分裂增殖,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发酵菌体浓度处于稳定状态,并且同时连续的排出代谢产物,从而才能维持菌体的持续分裂增殖。
传统的控制菌体浓度的方法是通过膜系统进行菌体循环,但是膜系统运行阶段的能耗较高,同时菌体在膜面高速流动也溶液造成菌体磨损,影响菌体活性和发酵性能,因此如何在低能耗的情况下有效的控制菌体的浓度稳定,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体发酵菌体浓度的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在低能耗的条件下难以有效的控制菌体的浓度稳定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体发酵菌体浓度的控制系统,对发酵罐中的菌体浓度进行控制,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离心部,所述离心部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发酵罐的出料口,所述离心部设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用以将发酵菌液分成离心浓相和离心清相;
去向收集部,所述去向收集部包括离心浓相去向收集装置和离心清相去向收集装置,所述离心浓相去向收集装置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离心部的第一出料口,所述离心清相去向收集装置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离心部的第二出料口;
流通部,所述流通部包括第一流通装置和第二流通装置,所述第一流通装置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离心部的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流通装置设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流通装置的第一出料口连通所述发酵罐的进料口,所述第一流通装置的第二出料口连通所述离心浓相去向收集装置的进料口;所述第二流通装置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离心部的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流通装置的出料口连通所述离心清相去向收集装置的进料口;
分配控制部,所述分配控制部包括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三流量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离心部的进料口内,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离心浓相去向收集装置的进料口,所述第三流量传感器连通所述离心清相去向收集装置的进料口;
所述控制器分别通过电信号连接所述第一流通装置、所述第二流通装置、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流量传感器。
可选的,所述发酵罐设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发酵罐的第一出料口连通所述离心部,所述流通部还包括第三流通装置,所述离心浓相去向收集装置包括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所述离心浓相去向收集装置的第一进料口连通所述离心部的第一出料口,所述离心浓相去向收集装置的第二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三流通装置的出料口,所述第三流通装置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发酵罐的第二出料口。
可选的,所述第三流通装置通过电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流通装置、所述第二流通装置和所述第三流通装置内都设有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一流通装置的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二流通装置的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三流通装置的流量调节阀都通过电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首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首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353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防护型弯头侧扩套管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厂房的预制梁和SP板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