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探测器信号引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17196.1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39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马昕剑;熊雄;金鑫;叶炳毅;毛剑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珏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101/36 |
代理公司: | 济南联合竟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71 | 代理人: | 伦文知 |
地址: | 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探测器 信号 引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探测器信号引出装置,它包括固定工装下环和固定工装上环,所述固定工装下环的中部开设有用于放置基板的圆形凹槽,所述基板与固定工装下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工装下环的顶部开设有多个供引线穿过的径向引线槽,所述固定工装上环的底部一体成型有与径向引线槽数量相等且位置对应的径向凸块,所述径向凸块与径向引线槽插接配合。该红外探测器信号引出装置中,通过固定工装下环与固定工装上环配合可实现所有引线的固定,保证了引线的安放位置处于基板焊接Pad的中心区域,可以避免因手动固定引线所造成引线位置偏差,从而提高生产过程中基板焊接的良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探测器信号引出装置,属于红外探测器信号引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说明书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随着红外探测器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I/O引脚数量逐渐增多,特别是在大面阵红外探测器制造技术领域中,高密度I/O引脚极易导致信号引线在焊接过程中的缠绕,其次,较长的信号引线具有热负载低的优点,但在手动焊接过程中较长的引线难以固定而容易导致引线摆放位置不在焊接Pad中心。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说明书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红外探测器信号引出装置,适合红外探测器制造技术领域中基板的多引线焊接,具有高效、方便及稳定的特点。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红外探测器信号引出装置,它包括固定工装下环和固定工装上环,所述固定工装下环的中部开设有用于放置基板的圆形凹槽,所述基板与固定工装下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工装下环的顶部开设有多个供引线穿过的径向引线槽,所述固定工装上环的底部一体成型有与径向引线槽数量相等且位置对应的径向凸块,所述径向凸块与径向引线槽插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基板与固定工装下环的可拆卸固定连接结构为:所述圆形凹槽的槽底开设有两个呈中心对称的定位孔,所述基板上开设有两个与定位孔位置对应的安装孔,且位置对应的定位孔和安装孔内安装有插销。
优选的,所述插销的直径D3<定位孔的直径D1,所述定位孔的直径D1≤安装孔的直径D2。
优选的,所述径向引线槽的槽宽L1>径向凸块的宽度L2,所述径向凸块的宽度L2≥引线的直径D4。
优选的,所述径向引线槽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个并小于或等于120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红外探测器信号引出装置中,通过固定工装下环与固定工装上环配合可实现所有引线的固定,保证了引线的安放位置处于基板焊接Pad的中心区域,可以避免因手动固定引线所造成引线位置偏差,从而提高生产过程中基板焊接的良率。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工装下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固定工装下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固定工装上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固定工装上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工装下环;2-圆形凹槽;3-定位孔;5-插销;6-插销;7-径向引线槽;52-固定工装上环;53-径向凸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珏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珏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171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转动的螺栓固定块
- 下一篇:一种给水管道冲刷用腐蚀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