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药废水资源化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30700.4 | 申请日: | 202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35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黎晟;李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44;C02F1/16;C02F103/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容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6 | 代理人: | 刘新年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废水 资源 利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药废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包括依次通过输送管路相连接的超滤装置、正渗透装置、膜蒸馏装置、冷流罐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正渗透装置与膜蒸馏装置之间设置有正渗透汲取液罐,中药废水原液经超滤装置过滤后输出超滤出水,超滤出水输送至正渗透装置,正渗透汲取液罐输送汲取液至正渗透装置,正渗透装置作用后输出膜蒸馏料液,膜蒸馏料液被加热并输送至膜蒸馏装置,冷流罐输送冷流至膜蒸馏装置,膜蒸馏装置输出的蒸馏出水一部分输送至冷流罐、另一部分输送至正渗透汲取液罐。通过超滤‑正渗透‑膜蒸馏耦合系统的联合作用,有效地浓缩和回收废水中的生物活性物质,且节能降耗,提高废水回收利用的经济环保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中药制药废水减排和回收循环利用的中药废水资源化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中药制造业是我国淡水消耗量大、废水产生量大的行业之一,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中药制药过程所产生的废水具有组成不稳定、有机污染物种类多、不同厂家废水差异较大等特点,属于较难处理的有机废水。因此,中药制药过程废水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是综合防治水污染、净化水环境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对中药废水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将其作为中药生产的工艺用水进行回用,以同步解决中药行业的生产用水和废水排放问题。中药废水主要含有悬浮物、多糖、蛋白质、木质素、有机酸、生物碱、氨基酸、酚类等,其中多糖、水和生物活性物质(如有机酸、生物碱、酚类等)具有再利用价值。然而,由于大分子有机物杂质(各种多糖和蛋白质的混合物)的存在,多糖在中药制造业中的再利用潜力和可行性仍在研究中。目前,中药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和生物活性物质方面。根据中药生产卫生规定,膜蒸馏法生产的纯水可作为口服或外用药物的溶剂和稀释液使用。中药废水中除了具有宝贵的水资源外,生物活性物质还可以浓缩、喷雾干燥和循环利用,用于饲料添加剂等其他用途,进一步提高中药废水回用处理的效益,提高资源化利用的经济可行性。
目前,混凝、吸附与沉淀相结合的物理化学方法以及单独或组合好氧厌氧处理工艺等生物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生产的大部分废水处理工艺中。虽然这些工艺在降低中药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生物需氧量(BOD)方面表现出良好的能力,但由于这些处理工艺的特性,在降解中药废水中污染物的过程中会导致有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完全丧失。膜分离技术以其技术优势逐渐成为中药制药废水的减排和资源化循环利用的重要手段。在一些实验室规模的研究中,纳滤和反渗透也被用于浓缩液体,如橙汁和其他饮料加工,以及中药提取物脱水。然而,低分子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如酚类化合物、有机酸和低聚糖)仍然可以通过纳滤和反渗透膜。此外,反渗透技术在实际的中药废水处理中运行能耗成本高。因此,如何利用新兴的低能耗膜技术来浓缩、富集和回收中药废水中的水和生物活性物质等资源,是中药废水资源化利用的一个瓶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药废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利用超滤-正渗透-膜蒸馏耦合系统,充分发挥膜法处理工艺分离效果好、出水质量高的优势,在回收中药废水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水的同时降低能耗,提高中药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经济可行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中药废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包括依次通过输送管路相连接的超滤装置、正渗透装置、膜蒸馏装置、冷流罐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正渗透装置与膜蒸馏装置之间设置有正渗透汲取液罐,中药废水原液经超滤装置过滤后输出超滤出水,超滤出水输送至正渗透装置,正渗透汲取液罐输送汲取液至正渗透装置,正渗透装置作用后输出膜蒸馏料液,膜蒸馏料液被加热并输送至膜蒸馏装置,冷流罐输送冷流至膜蒸馏装置,膜蒸馏装置输出的蒸馏出水一部分输送至冷流罐、另一部分输送至正渗透汲取液罐。
进一步的,所述超滤出水的一部分回流至超滤装置进行反冲洗,有利于增强超滤装置的过滤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超滤装置、正渗透装置和膜蒸馏装置的料液输入管路上设有输送泵,所述超滤出水回流管路、正渗透汲取液输送管路和冷流输出管路上设有输送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未经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307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灯瓶运输托架
- 下一篇:一种安装稳定的玻璃压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