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力站余热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04710.0 | 申请日: | 202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70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祁楠;李金岩;宋振国;李亚东;杨立彬;周龙;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正坤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D7/14;F28F9/00;F28F19/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汪任飞 |
地址: | 1012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力 余热 利用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力站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内腔中空用于提供保温隔热环境的箱体、安装在箱体内腔中且用于放置进行热交换冷流体的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套设在第一水管外侧用于流入余热的主管路以及与主管路连通且套设在第二水管外侧用于分压的分支管路。本申请具有余热在装置中进行热交换更为充分,提高了余热回收利用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力站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热力站是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与用户的连接站,其作用是根据热网工况和用户的不同条件,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将热网输送的供热介质加以调节、转换,向用户系统分配,以满足用户需要,并进行集中计量、检测供热介质的数量和参数。
热力站按供热形式分直供站和间供站,现如今集中供热是以间供站为主,但相关技术中的热力站间供站的余热回收装置结构单一,且余热一般由于温度较高、压力较大,在进入回收装置的单一管路后,流速较快,使得冷水受热不够均匀,余热也得不到充分的回收利用,造成了可利用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热力站的余热不能得到充分回收利用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热力站余热利用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热力站余热利用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热力站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内腔中空用于提供保温隔热环境的箱体、安装在箱体内腔中且用于放置进行热交换冷流体的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套设在第一水管外侧用于流入余热的主管路以及与主管路连通且套设在第二水管外侧用于分压的分支管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余热进入装置与冷流体进行热交换,当余热的温度过高、压力较大而导致进入装置流速过快时,打开分支管路,使余热的一小部分走分支管路进行热交换,降低了余热的流速,使余热在装置中充分的进行热交换,提高了余热的回收利用率。
可选的,所述第二水管中进行热交换的冷流体为冷水,所述第一水管中进行热交换的冷流体为第二水管中流出的温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支管路中余热分布相较于主管路中的要少,故分别设置冷水与温水对应分支管路和主管路进行热交换,保证了热交换的有效性,且提升了余热进行热交换的利用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均为回形弯管,且设置有多次弯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均设置有多次回形弯折,增加了与余热进行热交换的接触面积,从而对余热进行更为充分的回收利用。
可选的,所述主管路为与第一水管的弯折配合设置的回形通道,所述分支管路为与第二水管的弯折配合设置的回形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流通余热的管道与放置冷流体的水管对应设置,形成相同的流通路径,从而使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受热更加均匀彻底,进一步提高对余热的回收利用率。
可选的,所述主管路内均匀布置有朝向第一水管伸出的用于改变余热流通路径的挡流板;所述分支管路内也均匀布置有朝向第二水管伸出的用于改变余热流通路径的挡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余热在主管道和分支管道中的流通经过挡流板的规律阻隔,余热形成波浪状的起伏波动,从而增大余热与第一水管的接触面积,使热交换进行的更为有效彻底。
可选的,所述箱体内填充有用于保温的岩棉隔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箱体内填充岩棉隔热层,减缓了余热从主管道和分支管道外侧进行无效的散逸损耗,余热主要与水管中的冷流体进行热交换,从而对余热的高回收利用起到保障效果。
可选的,所述主管路和分支管路的出口处均安装有过滤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正坤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正坤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047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行免耕播种机单体
- 下一篇:一种纸张回收用快速粉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