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车道板施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76877.0 | 申请日: | 202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53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欣;牛永喆;赵金凯;陈娜;袁春莉;傅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2 | 分类号: | E01D19/12;E01D1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毅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5 | 代理人: | 王昊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车道 施工 结构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行车道板施工结构,包括主梁、底钢板、侧钢板、多个加劲肋、多个底层纵向钢筋、以及多个底层横向钢筋;底钢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下沉部,下沉部的截面呈倒梯形结构,下沉部支撑于主梁的上端;底钢板上设置有多个排水观察孔;侧钢板设置于底钢板的左右两端,加劲肋和桥梁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多个加劲肋垂直且间隔设置于底钢板上;加劲肋在其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开孔;底层纵向钢筋和桥梁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多个底层纵向钢筋间隔设置,底层纵向钢筋穿过开孔;底层横向钢筋设置于底层纵向钢筋上,底层横向钢筋和底层纵向钢筋垂直设置。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行车道板施工时存在工序复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桥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车道板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桥梁的行车道板主要有混凝土行车道板、钢行车道板。对于混凝土行车道板,不论采用预制方式还是现浇方式,均需要搭设临时浇筑模板或采用移动模架,施工时需要反复架设模板并拆除,工序较为复杂;对于钢行车道板,钢材用量较大且耐久性不足,桥面还存在疲劳开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行车道板施工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行车道板施工时存在工序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车道板施工结构,包括主梁、底钢板、侧钢板、多个加劲肋、多个底层纵向钢筋、以及多个底层横向钢筋;
所述底钢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下沉部,所述下沉部的截面呈倒梯形结构,所述下沉部支撑于所述主梁的上端;所述底钢板上设置有多个排水观察孔;
所述侧钢板设置于所述底钢板的左右两端,所述加劲肋和桥梁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多个所述加劲肋垂直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底钢板上;所述加劲肋在其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开孔;
所述底层纵向钢筋和桥梁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多个所述底层纵向钢筋间隔设置,所述底层纵向钢筋穿过所述开孔;所述底层横向钢筋的端部搭接于所述底层纵向钢筋上,所述底层横向钢筋和所述底层纵向钢筋垂直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劲肋为T型加劲肋,所述加劲肋上端的横板上设置有顶层纵向钢筋,所述顶层纵向钢筋和桥梁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多个所述顶层纵向钢筋间隔设置,所述顶层纵向钢筋上设置有顶层横向钢筋,所述顶层横向钢筋和所述顶层纵向钢筋垂直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劲肋的两端、所述底层横向钢筋的两端、所述顶层横向钢筋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侧钢板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层横向钢筋在所述下沉部处设置有与所述下沉部结构适配的折弯段,所述折弯段位于所述底层纵向钢筋的下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加强肋和支撑螺栓,所述加强肋的长度小于所述下沉部的宽度,所述加强肋垂直连接于所述加劲肋的下端,所述加强肋位于所述下沉部处;
所述支撑螺栓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沉部,所述支撑螺栓的上端穿过所述加强肋,所述支撑螺栓上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的上表面和所述加强肋的下表面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劲肋和所述底钢板为焊接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多个圆柱头焊钉,多个所述圆柱头焊钉呈矩阵式分布于所述加劲肋之间,所述圆柱头焊钉和所述底钢板为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768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留钢筋调直工具
- 下一篇:压力传感器PCB支架塑料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