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气元件加工用壳体表面抛光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56721.6 | 申请日: | 202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33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林文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门翼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2 | 分类号: | B24B29/02;B24B41/06;B24B4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惠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3 | 代理人: | 童思明 |
地址: | 448299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 元件 工用 壳体 表面 抛光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气元件加工用壳体表面抛光设备,包括工作台和支撑腿,所述工作台的上端面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框,两个所述固定框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和所述滑槽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固定座,所述传动杆的外侧开设有螺纹,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传动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启动第一电机可以带动齿轮转动,进而齿轮带动与其相互啮合的两个传动板移动,实现夹持板对电器元件外壳的夹持固定,方便抛光机构对元件外壳的抛光,提高抛光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元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元件加工用壳体表面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元件是电子电路中的基本元素,通常是个别封装,并具有两个或以上的引线或金属接点。电器元件的壳体往往需要抛光打磨,现有的电子元件通常使用手动抛光机进行抛光工作效率低,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气元件加工用壳体表面抛光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气元件加工用壳体表面抛光设备,包括工作台和支撑腿,所述工作台的上端面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框,两个所述固定框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和所述滑槽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固定座,所述传动杆的外侧开设有螺纹,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传动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侧面和传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底部设置有抛光头,所述抛光头的下方设置有对电器元件外壳进行固定的夹持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夹持部包括两个传动板,两个所述传动板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内部均贯穿有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板,两个所述传动板的上端面的非同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相对的侧面均设置有夹持块,两个所述传动板之间设置有齿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传动板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齿条,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相互啮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齿轮的下端面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工作台并和工作台转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均与所述第二固定座滑动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工作台、支撑腿、第一电机、固定框、第一连接杆、第二电机、滑槽、传动杆、第一固定座、抛光头、固定板、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二固定座、第二连接杆、夹持块、齿轮、传动板、齿条和转轴结构,通过启动第一电机可以带动齿轮转动,进而齿轮带动与其相互啮合的两个传动板移动,实现夹持板对电器元件外壳的夹持固定,方便抛光机构对元件外壳的抛光,提高抛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抛光组件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门翼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荆门翼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567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