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伸缩的生物悬浮载体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93151.0 | 申请日: | 202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64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顾升波;陈伟;邱进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胡凌云 |
地址: | 41001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伸缩 生物 悬浮 载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伸缩的生物悬浮载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至少2层筒体,最上层的筒体的顶端设有第一格栅,最下层的筒体的底端设有第二格栅;相邻的2层筒体中,1层筒体的一端伸入另1层筒体内并与另1层筒体滑动配合,1层筒体的另一端露置于另1层筒体外;筒体由悬浮填料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悬浮载体在水中可以进行伸缩运动,形成有效的缺氧/好氧交替的“微环境”,强化微生物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悬浮载体,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处理过程中应用的载体填料,尤其是应用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技术(MBBR工艺)的悬浮载体填料是污水生物反应过程重要的微生物载体。目前移动床悬浮载体填料主流产品是以聚乙烯、聚丙烯等树脂为主要原料,形状为圆柱体,内部设置放射、蜂窝、网格等几何结构以提高悬浮填料载体的比表面积,促进填料表面微生物的附着和生长,拥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较高的微生物附着面积。但是其对空间的利用率有待提高,生物膜厚度难以控制,抗污染物冲击负荷能力较弱,填料投资成本较高,不利于形成缺氧/好氧的微环境,同时主流产品投资成本较高,运输成本较高,生物亲和度差,不利于生物膜反应器的快速启动,不利于后续回收利用。
中国专利说明书CN201620578467.9公开一种生物载体悬浮填料,该填料整体为球状的生物膜载体,由内外双层交错组成,外层为鱼网状球体,内层为旋转型球体,所述生物载体悬浮填料由烯乙烯材料铸造而成。所述生物载体悬浮填料的内层为瓜片式、组合式或蛇皮丝式的弹性材料。该生物载体悬浮填料将高分子材料进行特殊工艺改性、构造而成,主要起生物膜载体的作用,同时兼有截留悬浮物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兼具较好的硝化、反硝化的效果的生物悬浮载体。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悬浮载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至少2层筒体,最上层的筒体的顶端设有第一格栅,最下层的筒体的底端设有第二格栅;相邻的2层筒体中,1层筒体的一端伸入另1层筒体内并与另1层筒体滑动配合,1层筒体的另一端露置于另1层筒体外。
如此,筒体与筒体之间可相对滑动,生物悬浮载体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可通过气体的上升作用力在液相中进行伸缩运动,形成有效的缺氧/好氧交替的“微环境”,可有效强化微生物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效果。
进一步地,上、下相邻的2层筒体中,1层筒体伸入另1层筒体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环,所述第一环与另1层筒体的内壁间隙配合;另1层筒体上设有用于防止第一环脱离另1层筒体的第二环,优选地,另1层筒体靠近1层筒体的露置端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第一环脱离另1层筒体的第二环。
进一步地,环的厚度为1-3mm。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载体悬浮填料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一筒体和第三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伸入第三筒体内并与第三筒体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载体悬浮填料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
进一步地,第一筒体的高度为8-10mm,第二筒体的高度为10-12mm,第三筒体的高度为12-14mm。
可选地,筒体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矩形、圆形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各筒体均为圆筒状,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的外径依次增大。
进一步地,筒体的壁厚为1-3mm。
进一步地,格栅的厚度为1-3mm。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悬浮载体的材质为聚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931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水式防洪管
- 下一篇:一种纤维抗渗防裂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