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置气囊的储罐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44225.1 | 申请日: | 2022-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47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达;侯栓弟;赵磊;刘忠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5D90/04 | 分类号: | B65D90/04;B65D90/32;B65D90/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气囊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气囊的储罐,包括罐体、气囊、第一呼吸口、第二呼吸口、吸附元件,气囊置于罐体内液体与第一呼吸口之间,气囊上端开口通过第一呼吸口与大气连通;吸附元件通过第二呼吸口与罐体连通,内装吸附剂,用于吸收罐体内液体挥发产生的VOCs。本实用新型在储罐进行呼吸时实现了储罐气体的进出与罐内挥发性气体的隔绝,进而大幅降低储罐废气的排放,实现储罐VOCs达标排放,无需氮气等保护气的消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品储罐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内置气囊的储罐。
背景技术
炼化行业主要有酸性水罐、污油罐、油品中间罐等储罐,其因呼吸产生的废气由于含有挥发性物质如烃类、硫化氢、有机硫化物等物质不但可以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储罐的排气和吸气过程被称为“呼吸”,一般来讲由于进料和出料造成的液位变化引起的呼吸被称为大呼吸,而由于昼夜温差变化引起的罐体内压力波动带来的呼吸被称为小呼吸。
由于产生的废气来自罐体内储存液体的挥发,所以一般的储罐设计中采用浮顶式设计,即在储存液体上方加一个浮动的隔板覆盖液面,以减少液体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来达到减少挥发量的目的,但浮盘及其附件结构复杂、造价较高,且存在浮盘沉盘、腐蚀、损坏等问题。另外,对于未加浮盘的常规储罐,增加浮盘的工作量较大、代价较高。除了增加浮盘以外,为了防止储罐在吸气时引入过多的氧气造成安全隐患及油品氧化,储罐一般会设置有氮封,在储罐吸气的时候向罐体补充氮气以隔绝空气,氮气的消耗使储罐维护使用中的成本大幅增加。
基于以上的储罐呼吸特征,吸气时如果大气能不与罐体内废气混合,将大大降低储罐的维护使用成本,避免油品被氧化有利于油品性质的稳定;储罐进料进行大呼吸时,进入后续废气处理装置的气体量较大、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较高,将会增加废气处理装置的负荷,如果呼气时排出的气体不含废气或产生的废气量较少,将大大降低后续废气治理的成本,有利于废气处理装置稳定长周期运行。
CN202828613U公开了一种隔膜式油品储罐,该储罐采用了内置气囊的结构,气囊固定于罐体顶内部,隔绝了油蒸汽与空气的接触。储罐进行大呼吸时通过电磁阀的开启实现气囊内空气的吸入和排放,电磁阀的开启关闭存在产生电火花的安全风险,尤其对于存在油气挥发的储罐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电磁阀误操作或故障时会造成储罐憋压或被抽憋;储罐液位增加至一定程度后气囊会漂浮于油品液面上,会造成气囊老化降低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置气囊的储罐,在储罐进行呼吸时实现了储罐气体的进出与罐内挥发性气体的隔绝,进而大幅降低储罐废气的排放,实现储罐VOCs达标排放,无需氮气等保护气的消耗。
本实用新型的内置气囊的储罐,包括:罐体、气囊、第一呼吸口、第二呼吸口、吸附元件,所述的气囊置于罐体内液体与第一呼吸口之间,气囊上端开口通过第一呼吸口与大气连通;所述的吸附元件通过第二呼吸口与罐体连通,内装吸附剂,用于吸收罐体内液体挥发产生的VOCs。
进一步,所述的气囊下部设置有漂浮元件,使气囊一直处于液面上方,有利于延长气囊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的气囊充气膨胀后的体积优选为大于等于储罐的体积。
进一步,所述的罐体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沿罐体圆周对称分布的导轨,所述的气囊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导轨相对应的滑轮,滑轮带动气囊沿导轨向上或向下滑动实现气囊的呼气或吸气。
进一步,所述的吸附元件至少设置有两个,一用一备,确保储罐全运行周期内达标排放。
进一步,所述的吸附元件与第二呼吸口之间设置有阀门,方便日常操作中吸附元件的安装、拆卸及切换。
进一步,所述的吸附元件上方设置有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吸附元件出口气体中的VOCs浓度,当其浓度高于设定值时及时切换至备用吸附元件,避免储罐废气达标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442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气脱硫塔
- 下一篇:一种内置磁力气袋的储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