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青菜漂烫线的热水回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70461.3 | 申请日: | 202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84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钒(德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5/10 | 分类号: | A23L5/10;A23P30/00;B01D29/03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无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80 | 代理人: | 方燕玉 |
地址: | 313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青菜 漂烫线 热水 回收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青菜漂烫线的热水回收机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青菜漂烫线的热水回收机构,包括漂烫箱,所述的漂烫箱的出口端连有敞口式输送道,所述的敞口式输送道的侧部开设有回水口,热水回收管道的尾端设置在漂烫箱的侧部,热水回收管道的尾端的高度低于进水端的高度;所述的尾端的开口形状为喇叭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对漂烫线的水进行回收进入到漂烫箱内二次利用,带水温的废水可以减少加热的时间以及减少水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青菜漂烫线的热水回收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食品加工企业中,特别是在加工馅料的时候,往往需要对青菜进行清洗、漂烫、切碎然后进行活料。目前对于青菜的漂烫基本上采用漂烫线来进行自动化操作。漂烫线一般包括漂烫箱,漂烫箱内通过蒸汽管道对漂烫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然后通过温控器控制所需漂烫的水温。所以一般漂烫箱内的水都有一个标准高度,这样便于控制。当青菜进入到漂烫箱内后经过特定温度、特定时间的漂烫后,从出口端连部分水一起进入到敞口式输送道内。敞口式输送道的上部开口,青菜会在敞口式输送道中输送的同时进行进一步的清洗,然后被输送进行切碎。此装置的缺点在于:在运行的时候,敞口式输送道中的水会被当做废水进行收集处理,而这部分的水是带有较高温度,其温度略低于漂烫箱内的水温。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增加了成本支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对漂烫线的水进行回收进入到漂烫箱内二次利用,带水温的废水可以减少加热的时间以及减少水的浪费,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不会使得漂烫箱内的水的高度超出标准位置的青菜漂烫线的热水回收机构,其技术方案如下:
青菜漂烫线的热水回收机构,包括漂烫箱,所述的漂烫箱的出口端连有敞口式输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敞口式输送道的侧部开设有回水口,热水回收管道为两端开口、两端高中间低的管道体,热水回收管道的两端为进水端和尾端,热水回收管道中间处通过连接管与漂烫箱相通;热水回收管道的进水端与敞口式输送道侧部的回水口相通,热水回收管道的尾端设置在漂烫箱的侧部,热水回收管道的尾端的高度与漂烫箱内的水的标准高度等高,热水回收管道的尾端的高度低于进水端的高度;所述的尾端的开口形状为喇叭口。
热水回收管道的作用是把敞口式输送道内的水回收到漂烫箱内部,其效果是可以对漂烫线的水进行回收进入到漂烫箱内二次利用,带水温的废水可以减少加热的时间以及减少水的浪费,节约了生产成本。
尾端的喇叭口高度与漂烫箱内的水的标准高度等高,其作用是当热水回收管道的回水太多,导致漂烫箱内部的水超出标准高度的时候,由于大气压力的影响,多余的回水会从尾端的喇叭口流出;其效果是维持漂烫箱内的水的整体量,便于温控。
尾端的开口形状为喇叭口,其作用是使得回水的流出更加的顺畅,也方便多于的回水从尾端被引流。
优选方式为,所述的尾端活动连接在热水回收管道的端部,尾端绕着热水回收管道转动时,尾端的喇叭口高度随着改变。
由于馅料的多样化,所以青菜馅料的种类也比较繁多。不同的青菜所需漂烫的温度和时间都不一致,所以对于漂烫箱内的水的量的多少也要求不同。所以有时需要调节漂烫箱内的标准高度。而通过尾端喇叭口的旋转,使得尾端的高度变化,从而可以适应漂烫箱内水量多少的变化。
优选方式为,所述的敞口式输送道的内壁上位于回水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过滤网的作用是保证回水的时候过滤掉残渣,其效果是防止残渣随着回水重新流入到漂烫箱内。
优选方式为,所述的敞口式输送道上部处设置有转轴支架,转轴支架上设置有转轴,转轴一端连有电机,转轴上固定设置有叶片,转轴转动时叶片伸入敞口式输送道中的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钒(德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平钒(德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704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