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能源车辆动力电池高精度温度调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66632.5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58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龚秀军;王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天科电源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3 | 分类号: | H01M10/63;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15;H01M10/6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车辆 动力电池 高精度 温度 调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辆动力电池高精度温度调控系统,包括系统供电电源、控制模块、调控组件;副温度调控室内设电池单元、温度传感器,外壁间隔设喷口、气体第一输出接口;主温度调控室内设加热装置,外壁间隔设气体第二输入接口、若干个气体第二输出接口;副温度调控室喷口与主温度调控室的一个气体第二输出接口通过一个气道连通;气道中设有电磁阀;主温度调控室外设有气泵,气泵通过管路与主温度调控室气体第二输入接口连通;副温度调控室外设有单向阀,单向阀通过导气管与副温度调控室气体第一输出接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不依赖整车资源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独立、精确的冷却和加温调控,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经济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车辆动力电池高精度温度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车辆需要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热管理,以降低动力电池热失控风险。现有新能源车辆需依靠整车资源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冷却或加温调控,采用水冷或风冷方式,采用水冷方式进行冷却,体积大,效率低,能耗高,控制精度低,动力电池热失控风险高,影响新能源车辆使用的安全性;采用风冷方式,是将常压、常温空气吹向动力电池,冷却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体积小,效率高,能耗低,控制精度高,能显著降低动力电池热失控风险,显著提高新能源车辆使用安全性的新能源车辆动力电池高精度温度调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新能源车辆动力电池高精度温度调控系统,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系统供电电源、控制模块、调控组件;所述系统供电电源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调控组件包括主温度调控室、加热装置、气泵、若干个电池单元、若干个副温度调控室、若干个单向阀、若干个电磁阀、若干个温度传感器;所述副温度调控室的外壁间隔设有喷口、气体第一输出接口,所述副温度调控室内设有电池单元、温度传感器;所述主温度调控室的外壁间隔设有气体第二输入接口、若干个气体第二输出接口,所述主温度调控室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副温度调控室喷口与主温度调控室的一个气体第二输出接口通过一个气道连通;所述气道中设有电磁阀;所述主温度调控室外设有气泵,所述气泵通过管路与主温度调控室气体第二输入接口连通;所述副温度调控室外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通过导气管与副温度调控室气体第一输出接口连通;所述控制模块与电磁阀、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气泵电性连接。
上述结构中,所述副温度调控室喷口、气体第一输出接口相对设置,分别设置在电池单元两端的副温度调控室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主温度调控室通过单独的气管与副温度调控室喷口连通,实现高压空气共腔分路温度定向调控,可以不依赖整车资源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独立、精确的冷却和加温调控,可以实现降温与升温双重调控,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经济性高,显著提高新能源车辆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水平和能力,显著降低新能源车辆动力电池热失控风险,显著提高新能源车辆使用安全性。
2、与现有技术的水冷方式相比,不需要外部水路,显著减少体积,降低密封要求,降低能耗,可并联式地同时对电池单元进行温度调控,可针对性地对需要调温的电池单元进行定点温度均衡控制。
3、与现有技术的风冷方式相比,高速高压空气通过气道降温后,经喷口喷向电池单元,显著提高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天科电源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天科电源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666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连续拉伸膜包装机
- 下一篇:一种放线孔支模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