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物件边框UV胶复层的自动涂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60469.1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14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郑冠群;陈彦廷;郑升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光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05C13/00;B05D3/06;B05C11/10;B05C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李林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件 边框 uv 胶复层 自动 涂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件边框UV胶复层的自动涂胶装置,包括利用一涂胶检测平台定位待涂胶物件,并且定义物件边框上的一涂胶路径,进而利用可三维移动的一工作头载运多个涂胶头、至少一固化灯、一三微扫描器,在物件边框上依序执行点胶、固化点胶成胶粒、涂附软胶及固化软胶成软胶层的工序,确保物件边框上涂附的UV胶复层的一致性,其中特别利用偏心旋动原理修正边框转角处容易生成胶层凸丘及固化光照不足的问题,用而提升UV胶复层的涂附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层胶的涂附技术,所述复层胶包含粒状且间隔布设的多个胶粒,以及复合于所述胶粒上的软胶,特别有关一种物件边框UV胶复层的自动涂胶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产品都是由诸多物件(或称零组件或配件)组装结合而成,由于所述物件的材质属性并非全然相同,在组装结合时经常会选用胶质材料作为粘着层,使不同材质属性的零组件能牢固的结合一体。
例如图1揭示一般的电视或电脑产品,通常必须在一后壳91四周的边框92上组装作为扩散板用途的玻璃面板93,由于一般的后壳91都是使用胶材制成,相较于玻璃面板93的材质为玻璃,两者的材料属性截然不同。对此,组装业者一般都使用具有双面粘性的胶带94作为后壳91与玻璃面板93的粘着材料。但是,由于胶带94在面对后壳91四周的有限宽度的边框92时,以及后壳91的边框92轮廓起伏较大时,在边框92上粘贴胶带94的可控性及提供两物件相对粘着的密实性并不佳。
此外,还可见组装业者使用UV胶来作为两种不同材质属性的物件(例如上述后壳91与玻璃面板93)间的粘着剂。其中,由于UV胶是以粘稠状的形态涂附于物件的粘着面,因此对于轮廓起伏较大的粘着面(例如上述后壳91的边框)而言,UV胶的可控性较佳,而且UV胶在结合不同材质属性的物件时所能提供的牢固性优于胶带94,因此,业界已逐渐使用UV胶取代双面胶带,作为例如是后壳91与玻璃面板93之间的粘着剂。其中,UV胶涂附于粘着面之后,必须经紫外光(UV)的照射使的固化定型,随后才粘着待结合物件。
由于部分产品的零组件在相互粘合时必须保有一特定的吸震间距(gape);为此,现有UV胶的种类正好可依其固化后能呈现出不同软硬度的特质而提供使用者选用,有助于两结合物件的粘着面之间间隔出所述特定的吸震间距。因此,在有吸震间距需求的粘着场合,业者多半使用UV胶制成的复层胶来取代双面胶带。
进一步的说,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已思及使用粘度较稠的UV胶,营造出一种球粒状的胶粒95,事先以间隔方式涂附于例如上述后壳91的边框92(即粘着面),经UV光固化该胶粒95使的先行固化而后定型,随后再于该边框92(即粘着面)上以面状形式涂附一层相对较稀的UV软胶96,使该UV软胶96复合于该胶粒95上,并且平整的沾附整个边框92(即粘着面),再经UV光固化该UV软胶96,以利提供玻璃面板93四周对应的端边粘着而牢固贴合。其中,胶粒95可在两结合物件之间营造出该特定的吸震间距,而软胶96可提供足够的滩度及粘性包覆该胶粒95并且牢固地结合两物件。
然而,在面对图2所示有限宽度的边框92进行上述UV胶复层的涂附时,还必须考量在两物件粘合时避免发生溢胶的瑕疵现象,因此上述由胶粒95和软胶93复合而成的UV胶复层的涂附工作必须非常精准;其中,特别是在边框93的转角处涂附所述软胶93时,无论该边框转角处有或无存在胶粒95,都必须确保在边框转角处的软胶93的涂附量、有或无包覆胶粒95后的复层高度必须能和边框92处保持一致;但截至目前,现有涂胶技术采用较欠缺产制效率的人工或半自动化方式进行,面对上述复层的涂胶合格率仍显不佳,故亟需加以改进。
此外,由于UV光的投照时间、角度及照度对于UV胶的固化成效影响甚巨,现有技术固然已存在自动涂胶技术,但仍难以对UV胶涂附后的UV光照射工序提供出良好的均匀固化策略,并予叙明。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前述缺失提出改进策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光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光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604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视且角度可调的支气管封堵器
- 下一篇:一种船用电极加湿器绝缘隔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