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压器绕组出线控制装置及变压器绕组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60465.3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06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薛爱涛;耿春江;刘昆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都特种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94 | 分类号: | H01F41/094;H01F41/092;H01F41/09 |
代理公司: | 北京云嘉湃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8 | 代理人: | 程凌军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绕组 出线 控制 装置 生产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绕组出线控制装置及变压器绕组生产设备,变压器绕组出线控制装置,包括夹持机构和驱动机构。导线经过所述夹持机构,且所述夹持机构能够夹紧所述导线,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夹持机构夹紧所述导线或释放所述导线。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固定块和挤压块之间的相对移动,实现对导线的夹持和释放,当导线断线时,挤压块和固定块配合对导线进行夹持而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在绕组上取出部分导线进行续接而造成导线张力不恒定的问题,同时无需在绕组上进行取线操作保证了绕组的质量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压器绕组出线控制装置及变压器绕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在变压器绕组的生产过程中,导线在绕制装置处不断缠绕形成绕组,然而导线断线是在制造绕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导线从绕组上取出一部分后与新的导线进行续接操作,然后再继续进行绕制过程,但是在取出导线的过程中是无法保证导线的张力的,且容易对绕组的质量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导线进行夹持而限制移动的变压器绕组出线控制装置及变压器绕组生产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线断线时操作复杂且会对绕组的质量产生影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绕组出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机构,导线经过所述夹持机构,且所述夹持机构能够夹紧所述导线;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夹持机构夹紧所述导线或释放所述导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块;挤压块,设置于所述固定块的一侧,且所述挤压块和所述固定块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导线位于所述间距内;所述挤压块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上,且所述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挤压块靠近所述固定块或远离所述固定块。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呈环形的第一皮带体,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皮带体环绕于两个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导线放置于所述第一皮带体上,所述挤压块能够将所述导线挤压在所述第一皮带体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呈环形的第二皮带体,所述挤压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皮带体环绕于两个所述挤压块上,所述驱动机构带动两个所述挤压块和所述第二皮带体共同运动,且所述第二皮带体能够将导线挤压在所述第一皮带体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呈环形的第二皮带体,所述挤压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皮带体环绕于两个所述挤压块上,所述驱动机构带动两个所述挤压块和所述第二皮带体共同运动,且所述第二皮带体能够将导线挤压在所述固定块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所述挤压块设置于所述气缸的自由端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挤压块和第二挤压块,所述第一挤压块和所述第二挤压块均与所述驱动机构1传动连接,且在对导线进行挤压时,所述第一挤压块和所述第二挤压块相向运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变压器绕组出线控制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夹持机构,且每一所述夹持机构对应一根导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块包括导轮和单向轴承,所述导轮设置于所述单向轴承上,所述导线放置于所述导轮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绕组生产设备,包括上述的变压器绕组出线控制装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固定块和挤压块之间的相对移动,实现对导线的夹持和释放,当导线断线时,挤压块和固定块配合对导线进行夹持而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在绕组上取出部分导线进行续接而造成导线张力不恒定的问题,同时无需在绕组上进行取线操作保证了绕组的质量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都特种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华都特种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604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