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的发光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59312.7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02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赵南运;高挺;李书范;赵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V8/00;F21W106/00;F21W107/1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常鹏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发光 结构 具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发光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发光结构包括多个发光组件,多个发光组件间隔设置,每个发光组件均包括:电路板、光源和导光板;光源设于电路板上;导光板与光源相对设置,导光板设置有导光部,多个导光板的导光部至少部分地层叠设置,光源所发出的光线通过对应导光板的导光部导出,以实现立体出光。这样,通过将多个发光组件内的导光板间隔设置,且导光板上所设置的导光部层叠设置,以使多个发光组件在组合使用时,能够实现立体出光,且立体出光具有层次感和纵深感,从而改善用户的使用感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发光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车辆上通常设有的发光结构以显示车辆,目前主流的汽车发光结构都是以导光条或厚壁为光学结构,其发光面的视觉效果为平面发光。不仅降低发光结构的出光效果,而且不便于用户观察,降低对车辆出光的感知,影响使用感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发光结构,所述发光结构立体出光。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内设有如上所示的发光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发光结构,包括:多个发光组件,多个所述发光组件间隔设置,每个发光组件均包括:电路板、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光源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光源相对设置,所述导光板设置有导光部,多个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导光部至少部分地层叠设置,所述光源所发出的光线通过对应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导光部导出,以实现立体出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发光结构,通过将多个发光组件内的导光板间隔设置,且导光板上所设置的导光部层叠设置,以使多个发光组件在组合使用时,能够实现立体出光,且立体出光具有层次感和纵深感,从而改善用户的使用感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光部以阵列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部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凸起或者凹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为半圆形凸点,所述凹陷为半圆形凹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或所述凹陷的半径为r,r满足关系式:0.1mm≤r≤1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光板之间的间隙为d,d满足关系式:4mm≤d≤2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的端面与所述光源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导光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弯折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端面朝向所述光源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电路板平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为多个间隔设置的灯体,所述灯体为LED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光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在车辆内设有如上所示的发光结构,由于发光结构内设有多个发光组件,通过将多个发光组件内的导光板间隔设置,且导光板上所设置的导光部层叠设置,以使多个发光组件在组合使用时,能够实现立体出光,且立体出光具有层次感和纵深感,从而改善用户驾驶车辆的使用感受。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593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化工原料的储存装置
- 下一篇:新型电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