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菱形固定翼可垂直起降无人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146668.7 | 申请日: | 2022-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68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芹;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垚磊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4D27/20 | 分类号: | B64D27/20;B64D33/02;B64C3/10;B64C3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菱形 固定 垂直 起降 无人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菱形固定翼可垂直起降无人机,该菱形固定翼可垂直起降无人机包括机身;机翼,布置在所述机身的两侧;多个矢量涡喷发动机,多个矢量涡喷发动机分为两组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两侧,两组所述矢量涡喷发动机呈V字型布局;侧进气道,设置在所述机翼上,导通于所述矢量涡喷发动机;中央进气道,设置在所述机身上,导通于所述矢量涡喷发动机;进气栅格,开设在所述机身的机背上,导通于所述矢量涡喷发动机,该菱形固定翼可垂直起降无人机具高海拔起降性可靠、续航时间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菱形固定翼可垂直起降无人机。
背景技术
观瞻全球,垂直起降无人机因其起降要求低,操控简单的优势在军事科研及民用领域有着广发的应用。现有垂直起降无人机技术方案,多以旋翼动力形式实现垂直起降及稳态控制。普通旋翼多轴无人机在空气稀薄的高海拔地区旋翼升力效率降低,飞行器重运输能力急剧下降,空气稀薄引起的旋翼效率降低也将导致起降安全性变差。且旋翼飞行能耗高,在消耗同等燃油或电力的情况下,其续航时间远低于固定翼无人机。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以上缺陷,有必要研发一种高海拔起降性可靠、续航时间长的无人机。
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菱形固定翼可垂直起降无人机,该菱形固定翼可垂直起降无人机具高海拔起降性可靠、续航时间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菱形固定翼可垂直起降无人机,该菱形固定翼可垂直起降无人机包括:
机身;
机翼,布置在所述机身的两侧;
多个矢量涡喷发动机,多个矢量涡喷发动机分为两组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两侧,两组所述矢量涡喷发动机呈V字型布局;
侧进气道,设置在所述机翼的上翼面根部,导通于所述矢量涡喷发动机;
中央进气道,设置在所述机身上,导通于所述矢量涡喷发动机;
进气栅格,开设在所述机身的机背中央,导通于所述矢量涡喷发动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菱形固定翼可垂直起降无人机,还包括:
第一进气管道,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侧进气道,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矢量涡喷发动机;
第二进气管道,所述第二进气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中央进气道,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矢量涡喷发动机;
其中,所述第一进气管道和所述第二进气管道均为S弯进气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矢量涡喷发动机为12个,12个所述矢量涡喷发动机等分为两组;
其中,所述V字型布局的夹角为10°至45°;
其中,每个所述矢量涡喷发动机与水平面夹角10°至45°、与横向夹角为10°至45°;
其中,每个所述矢量涡喷发动机的喷气口相对于所述机身可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机身沿高度方向的界面为纺锤形;
所述机身的容积为2 m ³至3m³;
所述机身的长度为4m至5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机翼为相对厚度10%~15%的不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为0.2~0.8,前缘后掠角为35°~50°,后缘前掠角35°~50°,安装角0°~5°,展长1.5 m~2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垚磊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垚磊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466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