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筒型锂离子电池组封装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33163.7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39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和子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宇和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2 | 分类号: | H01M50/242;H01M50/244;H01M50/264;H01M50/289;H01M50/258 |
代理公司: | 西安国知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76 | 代理人: | 罗英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安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筒 锂离子 电池组 封装 模块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圆筒型锂离子电池组封装模块,包括封装上壳和封装下壳,封装上壳的下端以螺纹连接方式与封装下壳的顶端相连接并构成圆筒型的封装壳体,封装上壳的中部安装有向内部伸入的推紧机构,封装下壳内部设置有锂离子电池组,推紧机构能够在向内旋进操作时对封装下壳内的锂离子电池组从上至下进行推紧固定,封装下壳的内部四周设置有用于防护锂离子电池组的缓冲机构。本申请通过在封装上壳的中部安装向内部伸入的推紧机构,能够利用推紧机构进行向内旋进操作,以对封装下壳内的锂离子电池组从上至下进行推紧固定,使得锂离子电池组的固定更加牢靠,不易晃动,进而避免由于晃动所带来的与封装壳体相碰撞而损伤的问题,使得使用更加安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圆筒型锂离子电池组封装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圆筒型锂离子电池组封装模块。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锂离子电池因为比能高、比功率大、可以实现快速充电和深度放电、寿命长等优点,因此成为目前动力电池的主要发展方向。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与其封装形式息息相关,常见的锂离子电池组封装模块通常为圆柱卷绕式、方形层叠式和方形卷绕式三种。然而,市场上常见的圆筒型电池组封装模块存在以下缺陷:电池组封装模块对锂电池组固定不牢靠,使得锂电池组在封装模块内容易发生晃动,从而造成锂电池与组装模块内壁反复碰撞而发生损伤,存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圆筒型锂离子电池组封装模块,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电池组封装模块对锂电池组固定不牢靠,使得锂电池组在封装模块内容易发生晃动,从而造成锂电池与组装模块内壁反复碰撞而发生损伤,存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圆筒型锂离子电池组封装模块,包括封装上壳和封装下壳,所述封装上壳的下端以螺纹连接方式与所述封装下壳的顶端相连接并构成圆筒型的封装壳体,所述封装上壳的中部安装有向内部伸入的推紧机构,所述封装下壳内部设置有锂离子电池组,所述推紧机构能够在向内旋进操作时对所述封装下壳内的锂离子电池组从上至下进行推紧固定,所述封装下壳的内部四周设置有用于防护锂离子电池组的缓冲机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推紧机构包括压块、推动板和螺纹柱,所述封装上壳的中部螺纹连接有与所述封装上壳轴线相重合的所述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顶端为旋转操作端且位于所述封装上壳的外部,所述螺纹柱的底端为推动端且位于所述封装上壳的内部,所述推动板设置于所述螺纹柱的底端下方,所述螺纹柱的底端与所述推动板的顶面相接触,所述推动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所述压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块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压块按照所述封装下壳内部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分布情况对应设置在所述推动板的底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封装上壳内壁的四周对应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分别开设有一个升降槽,四个所述升降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升降块,四个所述升降块均与所述推动板连接,且四个所述升降块分别与位置所对应的所述升降槽的槽内顶面之间固定安装有阻尼柱,所述螺纹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旋拧把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封装下壳包括内壳、外壳以及位于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的所述缓冲机构,所述内壳同轴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并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空腔,所述封装下壳于所述环形空腔内对应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分别设置有一组所述缓冲机构,所述内壳的顶端螺纹连接有所述封装上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一个U型弹性框,所述U型弹性框按照开口端朝上或朝下进行设置并处于所述封装下壳的中部高度位置处,所述U型弹性框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内壳、所述外壳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组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两个伸缩杆,两个所述伸缩杆一上一下分别设置在所述U型弹性框的上、下方所对应的所述环形空腔内,所述伸缩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壳、所述外壳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宇和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宇和电子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331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余热循环加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PBT阻燃塑料条过水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