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教学空间优化设计的可折叠教学隔板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13691.6 | 申请日: | 202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66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曙婷;周崐;王沛文;马思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曙婷 |
主分类号: | E04B2/74 | 分类号: | E04B2/74;E04B2/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5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教学 空间 优化 设计 可折叠 隔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教学空间优化设计的可折叠教学隔板,包括:内侧框架、外侧框架、可锁死万向轮、不透明活动卷帘、半透明活动卷帘、色卡卡槽;所述可锁死万向轮安装在置于内侧框架底部,且可锁死万向轮的顶端与内侧框架底部通过铆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不透明活动卷帘固定安装在内侧框架与外侧框架内部顶端;所述半透明活动卷帘固定安装在内侧框架与外侧框架内部顶端;所述色卡卡槽固定安装在内侧框架与外侧框架单外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基于教学空间优化设计的可折叠教学隔板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灵活性强、方便调节可折叠隔板的开合程度、透明度与色彩,便于在同一教学空间内完成不同教学物理环境的变化,可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授课需求,节省教学面积,实用性强的优点,从而有效解决了单一的教学空间无法满足多功能授课需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育教学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基于教学空间优化设计的可折叠教学隔板。
背景技术
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教学空间环境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现阶段部分小学的教学空间受到限制,无法建设大型教育教学场地,而普通教学空间面积相对于班级人数来说,存在使用面积偏小、内部空间单一和固定座位等问题,很多灵活开放的教学内容不能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若在实际授课中要实现游戏、自主学习、开放式交流等活动与讲授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就对现有的教学空间环境提出了挑战。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基于教学空间优化设计的可折叠教学隔板,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教学空间优化设计的可折叠教学隔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教室内空气品质和热环境优化设计的复合式负压通风设备,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基于教学空间优化设计的可折叠教学隔板,包括:内侧框架、外侧框架、活动合页、弧形合页、可锁死万向轮、不透明活动卷帘、半透明活动卷帘、色卡卡槽、垂直滑道槽Ⅰ、垂直滑道槽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框架与外侧框架通过活动合页转动连接;所述左右相邻两个内侧框架通过弧形合页转动连接;所述可锁死万向轮安装在内侧框架底部,且可锁死万向轮的顶端与内侧框架底部通过铆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不透明活动卷帘固定安装在内侧框架与外侧框架内部顶端;所述半透明活动卷帘固定安装在内侧框架与外侧框架内部顶端;所述色卡卡槽固定安装在内侧框架与外侧框架单外侧。所述垂直滑道槽Ⅰ设置在内侧框架与外侧框架内侧;所述垂直滑道槽Ⅱ设置在内侧框架与外侧框架内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基于教学空间优化设计的可折叠教学隔板所述内侧框架与外侧框架两侧呈圆弧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基于教学空间优化设计的可折叠教学隔板所述内侧框架外侧安装的色卡卡槽开口朝上,且外侧框架外侧安装的外侧安装的色卡卡槽开口朝下。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基于教学空间优化设计的可折叠教学隔板所述内侧框架、外侧框架结构完全相同,两者通过活动合页相连接设置为自由开合装置,外侧框架可以翻转立于内侧框架之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基于教学空间优化设计的可折叠教学隔板所述相邻两个内侧框架通过弧形合页相连接设置为自由开合装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基于教学空间优化设计的可折叠教学隔板所述不透明活动卷帘端部为圆柱状凸起,且内侧框架与外侧框架内侧设置有对称的垂直滑道槽Ⅰ,不透明活动卷帘设置为手动推拉装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基于教学空间优化设计的可折叠教学隔板所述半透明活动卷帘端部为圆柱状凸起,且内侧框架与外侧框架内侧设置有对称的垂直滑道槽Ⅱ,半透明活动卷帘设置为手动推拉装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曙婷,未经李曙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136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