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拉复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73348.3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93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国;董亚龙;张勋;甄超;董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纳通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A61B17/7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拉复位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提拉复位器包括主杆,主杆的前端设有用于夹持待提拉椎弓根螺钉的夹持部,主杆的前部套设有可前后移动用于触发夹持部的滑动套管,主杆的后部设有沿主杆长度方向延伸的手柄,手柄的侧面设有能够驱动滑动套管前后移动的扳手,提拉复位器还包括用于防止滑动套管后退的防退装置,手柄的后端设有用于解锁防退装置的解锁件。本实用新型的提拉复位器在锁定和解锁时只需单手操作即可,操作简便,术中占用空间小,不影响手术空间/视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提拉复位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颈椎和腰胸椎的创伤、退行性病变和侧弯畸形等疾病常使用脊柱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来治疗,脊柱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主要包括椎弓根螺钉和连接棒。术中,先将椎体的内侧分别植入两排椎弓根螺钉,然后用两个连接棒分别将两排椎弓根螺钉连接起来。由于两排椎弓根螺钉露出的高度往往不在一条直线上,在水平方向的位置也不在一条直线上,用连接棒很难将椎弓根螺钉连接起来。因此,术中常常使用提拉复位器,以将椎弓根螺钉向上提拉(连同椎体),使椎弓根螺钉的开口槽卡住连接棒。
在脊柱钉棒手术中,常规提拉复位器例如枪式复位钳和蛙式复位钳等,均是通过提拉椎弓根螺钉压缩连接棒,以起到对抗复位的手术效果,其中蛙式复位钳的结构如图1所示,现有提拉复位器通常均包括一对手柄,其中一个手柄的后端设有与另一个手柄的后端相啮合的齿条,以锁定一对手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提拉复位器在锁定和解锁时均需要双手操作(即左右手相互配合),操作繁琐,且术中手柄占用空间较大,影响手术空间/视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单手操作,占用空间小的提拉复位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拉复位器,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前端设有用于夹持待提拉椎弓根螺钉的夹持部,所述主杆的前部套设有可前后移动用于触发所述夹持部的滑动套管,所述主杆的后部设有沿所述主杆长度方向延伸的手柄,所述手柄的侧面设有能够驱动所述滑动套管前后移动的扳手,所述提拉复位器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滑动套管后退的防退装置,所述手柄的后端设有用于解锁所述防退装置的解锁件。
进一步的,所述扳手为L形扳手,所述手柄的一侧设有铰接部,所述 L形扳手的竖杆部的远端驱动连接所述滑动套管,所述L形扳手的竖杆部的近端铰接在所述铰接部上,所述L形扳手的横杆部用作为握持操作部。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套管远离所述铰接部的一侧设有向后延伸的翼板,所述翼板的后端设有沿所述翼板宽度方向延伸的销孔,所述L形扳手的竖杆部的远端设有与所述销孔相配合的销轴。
进一步的,所述L形扳手的竖杆部的近端与所述铰接部之间设有用于使所述L形扳手复位的扭簧;
和/或,所述销孔为沿所述翼板厚度方向延伸的长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翼板的内侧设有齿面,所述防退装置为位于所述手柄内且沿所述手柄长度方向延伸的防退杆,所述防退杆的前端设有与所述齿面相啮合的定位齿,所述解锁件驱动连接所述防退杆的后端。
进一步的,所述防退杆的中部铰接在所述手柄内,所述防退杆的后部与所述手柄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用于使所述齿面和定位齿保持啮合状态的弹片;
和/或,所述齿面上的齿朝所述翼板的后端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的后端设有滑动槽,所述解锁件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解锁件为L形按钮,所述L形按钮的竖板部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内且与所述防退杆的后端连接,所述L形按钮的横板部用作为按压操作部。
进一步的,所述主杆和滑动套管其中一个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定位槽,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滑动定位槽相配合的横向定位凸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纳通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纳通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733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