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低温散热器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057976.2 | 申请日: | 2022-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80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胡挺;张炼;罗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F01P11/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夏洪 |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低温 散热器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低温散热器及汽车,包括低温散热器本体,还包括溢气管,所述溢气管的部分弯曲,所述溢气管的一端与低温散热器本体的内部连接并连通,连接的位置低于所述低温散热器本体内的最高液位,所述溢气管的另一端高于所述低温散热器本体内的最高液位。本实用新型采用溢气管代替溢气孔和与之配合的螺栓,使用时无需拆卸,降低了补充冷却液的操作难度,返修时操作空间大,返修的工时成本低,返修过程中不易损坏,售后的返修材料成本低;结构稳定性好,反复拆卸也不会影响其密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轮增压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发动机散热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全球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导致的石化能源的消耗增加及汽车尾气导致的空气质量下降、温室效应等问题。从而汽车生产消费的国家及地区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汽车“节能减排”政策。而涡轮增压发动机具备的燃油效率高、低排放等优势,致使其受汽车制造商的认可和欢迎。而涡轮增压发动机采用的水冷中冷器具备散热效率高,尤其在堵车工况也能维持较高的散热效率的优点,所以在家用车辆上应用广泛。水冷中冷系统是对发动机进气温度冷却的独立散热系统,整车制造工厂生产时,通过对低温散热系统抽真空的方式,加注冷却液。而在售后出现水冷中冷系统漏水,冷却液不足的问题时。在维修该问题时,一般采用从低温水壶向低温散热器加注冷却液,此种方式则需低温散热器上具备排出原低温散热器内空气的溢气孔。
现低温散热器溢气的方式为:低温散热器上方开溢气孔,并用带密封圈的溢气螺钉匹配密封。加注前,拧开溢气螺栓,然后从低温蓄水壶向低温散热器中加注冷却液,原低温散热器里的空气从散热器溢气孔排出,直至冷却液从溢气孔溢出时,说明低温散热器中冷却液已加注满,装配回溢气螺钉并拧紧,加注完成。
然而,溢气孔位置的周边存在机舱装饰件,遮挡了溢气螺栓的拆解空间,导致溢气螺钉拆装困难,若溢气孔的位置出现漏水,需更换整低温散热器总成,维修的物料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低温散热器,以解决若溢气孔的位置出现漏水,需更换整低温散热器总成,维修的物料成本高的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低温散热器,包括低温散热器本体,还包括溢气管,所述溢气管的部分弯曲,弯曲的最低点位于所述低温散热器本体内的最高液位,所述溢气管的一端与低温散热器本体的内部连接并连通,连接的位置不低于所述低温散热器本体内的最高液位,所述溢气管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调整到高于所述低温散热器本体内的最高液位的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手段,由于溢气管的部分弯曲,弯曲的最低点位于且溢气管的一端与低温散热器本体的内部连接并连通,使得溢气管能够形成连通器,当注入冷却液时,溢气管的两端与外部均连通,因此在静止状态下,溢气管内部的冷却液的两端的高度相同,而且溢气管远离低温散热器本体的端部高于低温散热器本体内的最高液位,通过合理的调整高于最高液位的程度,当该端部存在冷却液流出时,说明冷却液已经到达低温散热器本体内的最高液位,气体已经全部排出。
若溢气管与低温散热器本体的连接位置漏水,只需更换溢气管以及接头,无需低温散热器本体的整体维修,降低了维修的物料成本。
进一步,所述溢气管的走向及长短根据整车布置而设定。
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无需设置溢气孔和与之相配合的螺栓,使用时,无需拆卸,由于溢气管的走向及长短根据整车布置而设定,在设备出厂时,溢气管可直接安装在低温散热器本体,其走向可绕开车内的机舱装饰件,令溢气管远离低温散热器本体的一端与外部连通即可。
进一步,所述溢气管远离所述低温散热器本体的一端设有堵头,至少所述堵头的部分位于所述溢气管的内部,所述堵头与溢气管过盈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堵头与溢气管过盈连接,提高了溢气管的气密性,防止在汽车行进过程中,冷却液外漏的情况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579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卸料的多工位工装夹具
- 下一篇:一种汽车驱动轴隔热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