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层芯片式微生物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06182.3 | 申请日: | 202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84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杜文斌;王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00;C12M1/24;C12M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显杨律师事务所 16053 | 代理人: | 唐玉刚;杨兴宇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芯片 式微 生物 反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芯片式微生物反应装置,包括基底层、储液层、微孔吸附层及载体:该基底层及微孔吸附层分别贴合设置于该储液层的两侧,而该储液层则中部镂空设置,从而在基底层与微孔吸附层之间形成一用于存储培养液的储液空间;该载体设置于储液空间内部,用于承载富集培养的微生物;微孔吸附层面向储液空间一面设置有若干微孔,用于吸附载体内富集的微生物细胞并检测。该多层芯片式微生物反应装置与现有的微生物反应器相比,不仅体积小巧、结构精简,且在反应完成后可以进行整体灭菌,易于实现无菌操作。同时,微孔吸附层的设置,使得该装置还可以在不借助于外部件的情况下,实现后期的微生物提取及检测,易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反应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层芯片式微生物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自然界中超过99%的微生物尚未获得人工培养,称之为“未培养微生物”。连续流富集培养技术不同于常规的微生物培养技术,因为其较好地模拟了微生物生长的自然环境,因此该技术近年来在未培养微生物的资源开发领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连续流富集培养是相对于分批富集培养而言的。在一个相对独立密闭的系统中,一次性投入培养基对环境微生物样本进行接种培养的方式一般称为分批富集培养。由于它的培养系统的相对密闭性,故分批富集培养也叫密闭富集培养。分批富集培养一般采用烧瓶作为培养容器。采用这种分批富集培养方式,随富集培养时间的延长,由于系统相对密闭性,营养物被生长速率较快的微生物类群优先消耗并产生大量代谢废物,无法及时排出培养系统,造成其它生长速率较慢的难培养微生物的生长环境的逐步恶化,并最后走向衰亡。分配富集培养技术缺陷导致环境样本的中微生物多样性随着富集培养时间的增加而迅速降低。
连续流富集培养是指在深入研究分批富集培养中生长速率差异巨大的不同微生物种群的生长曲线形成的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开放培养系统,不断补充培养液、解除抑制因子、优化生长代谢环境的富集培养方式。由于培养系统的相对开放性,因此,连续流培养也称为开放培养。连续流富集培养的显著特点与优势是:其可以根据研究者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模拟自然界营养物质的供给模式,人为控制不同生长速率的微生物种群比例,使之增加或降低种群丰度,从而大大提高目标种群的定向富集的可控性和培养效率。
连续流富集微生物反应技术最初被应用于城市中的污水处理作业,因此,现有技术中用于微生物富集的连续流微生物反应设备不仅存在普积较大、结构复杂的问题,而且难于进行严格有效的无菌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体积小巧、便于整体灭菌且易于检测微生物细胞的多层芯片式微生物反应装置,所述多层芯片式微生物反应装置包括基底层、储液层、微孔吸附层及载体,其中:
所述基底层、所述储液层及所述微孔吸附层由下至上依次贴合设置,所述储液层中部镂空,以在所述基底层与所述微孔吸附层之间形成一用于存储培养液的储液空间;
所述载体设置于所述储液空间内部,用于承载富集培养的微生物;
所述微孔吸附层面向所述储液空间一面设置有若干微孔,用于吸附所述载体层内富集的微生物细胞并检测。
具体实施中,若干所述微孔呈矩阵式排列,并与所述载体的位置相匹配。
具体实施中,所述微孔吸附层还包括用于导入新鲜培养液的进液口和用于导出废液的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微孔吸附层外表面的两端,并均贯穿所述微孔吸附层至所述储液空间内部。
具体实施中,所述进液口连接有进液管,所述出液口连接有出液管。
具体实施中,所述进液管及所述出液管均为特氟龙材质导液管。
具体实施中,所述基底层、储液层及微孔吸附层外部通过弹簧夹固定,以形成一密闭储液空间。
具体实施中,所述载体层为纤维织物载体层。
具体实施中,所述纤维织物载体层为无纺布载体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061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直径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结构
- 下一篇:一种磁光开关混合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