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码垛机无损同步关联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23633.6 | 申请日: | 202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2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卢国慧;谢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爱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7/20 | 分类号: | B65G57/20;B65G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大地律师事务所 11631 | 代理人: | 杨思东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码垛 无损 同步 关联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码垛机无损同步关联的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读码装置受到干扰后产生的误差具有累积性,必须通过后续的算法来消除,但其调试过程比较繁琐的问题。方法包括:S1、当第一编码器有脉冲信号时,判定为箱入口链道启动;S2、根据预设的箱大小参数和箱入口链道运行速度,生成与码垛机同步的箱信号;S3、当第二编码器有脉冲信号时,判定为托出口链道启动;S4、根据预设的托大小参数和托出口链道运行速度,生成与码垛机同步的托信号;S5、根据所述的箱信号和托信号完成码关联。系统包括:位于箱入口链道一侧的第一编码器,位于托出口链道一侧的第二编码器,以及分别与第一编码器、第二编码器连接的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赋码技术及设备自动控制领域,尤其一种码垛机无损同步关联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建立准确的箱托关联关系数据是一套追溯系统正确运行的基本前提。常规做法是通过一套或多套读码装置,也就是通过电眼触发读码器读取箱码,然后根据预定义的包装比例通过软件算法实现包装关联关系的建立。这种方式的缺点是读码装置和码垛机是独立的,读码装置受到干扰后产生的误差具有累积性,必须通过后续的算法来消除这种误差,其调试过程比较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码垛机无损同步关联的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读码装置受到干扰后产生的误差具有累积性,必须通过后续的算法来消除,但其调试过程比较繁琐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码垛机无损同步关联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当第一编码器有脉冲信号时,判定为箱入口链道启动;S2、根据预设的箱大小参数和箱入口链道运行速度,生成与码垛机同步的箱信号;S3、当第二编码器有脉冲信号时,判定为托出口链道启动;S4、根据预设的托大小参数和托出口链道运行速度,生成与码垛机同步的托信号;S5、根据所述的箱信号和托信号完成码关联。
其中,在箱入口链道启动前对所述的第一编码器复位,以及在托出口链道启动前,对所述的第二编码器复位。
其中,根据所述第一编码器和第二编码器输出脉冲信号的时间,计算出整体辊道的运行距离以及箱入口链道运行速度、托出口链道运行速度。
其中,步骤S5中所述的根据箱信号和托信号完成码关联,具体包括:当收到箱信号时,触发第一读码器对箱内各产品上的码进行采集;当收到托信号时,触发第二读码器对托内各箱上的码进行采集;将各产品上的码与箱上的码进行关联。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码垛机无损同步关联的系统,包括:位于箱入口链道一侧的第一编码器,位于托出口链道一侧的第二编码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编码器、第二编码器连接的控制系统;所述的第一编码器,用于随箱入口链道的启或停,发出或中断脉冲信号;所述的第二编码器,用于随托出口链道的启或停,发出或中断脉冲信号;所述的控制系统,用于在第一编码器初始发出脉冲信号时,判定为箱入口链道启动,并根据预设的箱大小参数和箱入口链道运行速度,生成与码垛机同步的箱信号;在第二编码器初始发出脉冲信号时,判定为托出口链道启动并根据预设的托大小参数和托出口链道运行速度,生成与码垛机同步的托信号;以及根据所述的箱信号和托信号完成码关联。
其中,在箱入口链道启动前对所述的第一编码器复位,复位后发出的第一个脉冲信号为初始发出脉冲信号,以及在托出口链道启动前,对所述的第二编码器复位,复位后发出的第一个脉冲信号为初始发出脉冲信号。
其中,所述的控制系统根据所述第一编码器和第二编码器输出脉冲信号的时间,计算出整体辊道的运行距离以及箱入口链道运行速度、托出口链道运行速度。
其中,所述的控制系统当收到箱信号时,触发第一读码器对箱内各产品上的码进行采集;当收到托信号时,触发第二读码器对托内各箱上的码进行采集;将各产品上的码与箱上的码进行关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爱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爱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236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