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联合泛化仿真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14279.0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02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罗龙浩;王龙翔;左益芳;张盈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通院车联网创新中心(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8/3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神州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4 | 代理人: | 王志强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合 泛化 仿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车联网领域,特别涉及到了一种联合泛化仿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为仿真要素集合;步骤2,筛选出关键要素以组合成为关键要素集合;步骤3,搭建设计车辆整车模型,并将车辆整车模型的导出,并导入至数据处理中心;步骤4,搭建动/静态场景模型,并将动/静态场景模型输入至数据处理中心;步骤5,通过数据处理中心完成泛化仿真。在本发明中,基于动力学仿真软件、场景仿真软件、数据处理中心的联合仿真,针对单次仿真不具备说服性与多次仿真建模耗时长的问题,在保证模型精度的基础上对平台进行二次开发,达到对研究场景的关键要素泛化的目的,在降低设计时间成本与控制模型一致性仿真上很有帮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联网领域,特别涉及到了一种联合泛化仿真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ADAS与C-V2X的仿真软件选择有限,在仿真建设场景时多以单场景手动设置为主,无法批量测试。而泛化仿真通常也只能适用于某特定仿真软件,造成模型精度不高。即,仿真建模慢,较难实现高维度测试用例的测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泛化仿真的方法,该方法仿真建模快,且更容易实现高维度测试用例的测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联合泛化仿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步骤1,将仿真要素组成建立为仿真要素集合;
步骤2,针对特定测试场景,对仿真要素集合进行筛选,筛选出关键要素以组合成为关键要素集合;
步骤3,根据关键要素集合中的关键要素,在动力学仿真软件中搭建设计车辆整车模型,并将车辆整车模型的导出,并导入至数据处理中心;
步骤4,根据关键要素集合中的关键要素,在场景仿真软件中搭建动/静态场景模型,并将动/静态场景模型输入至数据处理中心;
步骤5,数据处理中心在动/静态场景模型、车辆整车模型中找到需要泛化的关键要素,对该些找到的关键要素进行泛化,以通过数据处理中心完成泛化仿真。
在该方法中,基于动力学仿真软件、场景仿真软件、数据处理中心的联合仿真,针对单次仿真不具备说服性与多次仿真建模耗时长的问题,在保证模型精度的基础上对平台进行二次开发,达到对研究场景的关键要素泛化的目的,在降低设计时间成本与控制模型一致性仿真上很有帮助。
进一步的,仿真要素集合内包括有人、车、路、环境四类仿真要素。上述四类仿真要素为大类别,下还可以细分更多的小类。
进一步的,在筛选出关键要素时,判断筛选出的关键要素的类别缺失是否大于一类,若大于一类,则该次筛选失效。该处一类所指的是大类,如人、车、路、环境四类中缺少任两项或者两项以上,则该次筛选失效。
进一步的,建立关键要素筛选矩阵,横坐标包括有对自类要素产生影响、自类语义存在重复;纵坐标包括有主要研究参数、对他类存在影响;在关键要素筛选矩阵中设置有δ、ε、两个θ;其中一个θ的横坐标为对自类要素产生影响,纵坐标为对他类存在影响;其中另一个θ的横坐标为自类语义存在重复,纵坐标为主要研究参数;ε的横坐标为对自类要素产生影响,纵坐标为主要研究参数;δ的横坐标为自类语义存在重复,纵坐标为对他类存在影响;
主要研究参数:主观判断,判断仿真要素是否为研究场景重点关注要素,是为1,否为1;
自类语义存在重复:客观判断,判断仿真要素是否与自类项目其他要素存在语义重复的情况,是为0,不是为1;
对他类存在影响:客观判断,判断仿真要素对其他大类的仿真要素产生影响,是为0.6,否为0;
对自类存在影响:客观判断,判断仿真要素对本类的仿真要素产生影响,是为0.6,否为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通院车联网创新中心(成都)有限公司,未经信通院车联网创新中心(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142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