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识别块体搬运沉积发育区水合物和游离气共存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01630.2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80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娟;刘波;李三忠;胡高伟;邢磊;靳佳澎;闫伟超;张广旭;张正一;刘怀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河北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汇智海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35 | 代理人: | 王丹丹;万桂斌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块体 搬运 沉积 发育 水合物 游离 共存 方法 | ||
1.一种识别块体搬运沉积发育区水合物和游离气共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识别水合物和游离气层:
步骤A1、基于测井数据计算水合物稳定带底界,并计算饱和水纵波速度和饱和水电阻率,识别水合物层、游离气层;
步骤A2、基于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合成地震记录,建立测井与地震的时深关系,并进行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得到波阻抗数据,通过与测井数据进行对比,利用波阻抗数据圈定水合物和游离气层;与步骤A1所识别水合物层、游离气层进行交互验证,识别水合物和游离气层在空间上的分布;
步骤B、分析受快速沉积影响的BSR变化:
步骤B1、根据目标区的地震数据和地质认识,识别块体搬运沉积层级空间分布范围,结合测井数据,确定块体搬运沉积层的厚度;收集相应的岩心测年数据,计算沉积速率;
步骤B2、利用目标区的地震数据和地质认识,判断BSR标准,识别整个研究范围内的全部BSR反射;并分析多个BSR反射之间地震振幅强弱变化,利用合成地震记录时深关系,把BSR之间的时间换算成厚度;
步骤B3、基于岩心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在相应沉积时间内海底新沉积的地层厚度;
步骤B4、基于步骤B1和步骤B2,结合步骤B3交互验证识别块体搬运沉积导致BSR或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变化;
步骤C、结合步骤A识别的水合物与游离气层和步骤B分析的受快速沉积影响的BSR变化,分析块体搬运沉积发育区的BSR与水合物和游离气接触关系,实现块体搬运沉积发育区水合物和游离气共存区间的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块体搬运沉积发育区水合物和游离气共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2中,将测量的电阻率和纵波速度与步骤A1计算的饱和水电阻率和饱和水纵波速度进行对比,结合计算的水合物稳定带底界,在稳定带底界上部,若测量结果大于计算的背景趋势则认为地层含水合物,反之,认为含游离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块体搬运沉积发育区水合物和游离气共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3中,地层新沉积作用发生后,地层温度变化是关于深度z和时间t的函数,表示为:
式中,G为地温梯度,v为地层侵蚀速率或沉积速率,κ为地层热导率,Δz=z-z0,t0和z0分别为初始海底温度和深度,地层热导率κ从岩心测试获得;设海底温度和地温梯度不变,利用水合物相平衡曲线与上式联立计算水合物稳定带底界随沉积作用而发生的厚度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块体搬运沉积发育区水合物和游离气共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4中,利用步骤B3计算的稳定带底界向上调整的深度,交互验证并解释快速的块体搬运沉积导致BSR变化,进而水合物稳定带向上调整,会在局部位置形成新的BSR,在稳定带底界发生调整地层内,出现水合物与游离气共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块体搬运沉积发育区水合物和游离气共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新BSR为水合物和水合物与游离气共存层的界面,原始BSR为水合物与游离气共存层和游离气层的界面,新BSR与原始BSR之间属于水合物和游离气共存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河北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0163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防灭火装置
- 下一篇:基于大数据的正弦筛安全防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