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窥镜的成像物镜机构、可变焦镜头以及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2211701251.3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0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请求不公布姓名;周新;马健;赵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创优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A61B1/045;G02B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95 | 代理人: | 张敏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成像 物镜 机构 变焦镜头 以及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的成像物镜机构、可变焦镜头、内窥镜以及内窥镜系统,该变焦机构包括镜头座以及安装于镜头座内的第一固定镜组、第二固定镜组和移动镜组;移动镜组设置于第一固定镜组和第二固定镜组之间;镜头座内还设有一移动框,移动框与镜头座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移动镜组安装于移动框内,移动框的外周嵌设有第一磁体,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环套设置,镜头座的内壁上对应嵌设有第二磁体,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能够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以驱动移动框沿光轴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镜头座内还设有弹性复位机构。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光学变焦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提高移动镜组定位的准确性,进而可以有效实现变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窥镜的成像物镜机构、可变焦镜头、内窥镜以及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内窥镜常用于医疗诊断、微创手术等,为提高诊断效率,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大视场广角观察病灶,等发现可疑病灶区域后,又需要高分辨显微观察,以提高诊断准确性,这就需要对内窥镜的成像物镜有光学焦距可调的功能要求。
目前常规具有光学变焦功能的电子内窥镜,由于整个插入部空间的限制,镜头所占空间十分狭小,导致变焦机构的设计及实现难度很大,部分现有方案采用在操作部设置电机旋转带动同步钢丝在头端实现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方式,部分采用推拉钢丝驱动头端部移动镜组实现变焦,但是在旋转或推拉过程均需要对应的钢丝绳,就使得在内窥镜弯曲部弯曲的时候会对执行变焦驱动的钢丝绳产生一定的位移影响,也就很难保证移动镜组的定位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的成像物镜机构、可变焦镜头、内窥镜以及内窥镜系统,可以解决成像物镜光学变焦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保证移动镜组的定位准确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的成像物镜机构,包括镜头座以及安装于镜头座内的第一固定镜组、第二固定镜组和移动镜组;移动镜组设置于第一固定镜组和第二固定镜组之间,且移动镜组、第一固定镜组和第二固定镜组的光轴共线设置;镜头座内还设有一移动框,移动框的外周与镜头座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移动镜组安装于移动框内,移动框的外周嵌设有第一磁体,镜头座的内壁上对应嵌设有第二磁体,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环套设置,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中的至少一者为通电线圈,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能够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以驱动移动框沿光轴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镜头座内还设有弹性复位机构,弹性复位机构设置于镜头座与移动框之间。
可选的,移动框的外周嵌设有一线圈,通电后的线圈能够形成第一磁体,第二磁体为永磁体,且第二磁体的数目为多个,多个第二磁体围绕光轴均匀布置。
可选的,移动框的外周设有与线圈相配合的环形凹槽,线圈嵌设于环形凹槽内。
可选的,镜头座的内壁上设有多个与第二磁体一一对应设置的安装槽,第二磁体嵌设于安装槽内。
可选的,弹性复位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置于镜头座与移动框的远端之间,第二弹性件设置于镜头座与移动框的近端之间。
可选的,第一弹性件包括多个绕光轴均匀设置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远端与镜头座相连,第一弹簧的近端与移动框的远端相连;和/或第二弹性件包括多个围绕光轴均匀设置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近端与镜头座相连,第二弹簧的远端与移动框的近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创优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微创优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012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孔加工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芯片可测性设计的测试方法及测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