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节产品与治具同心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99278.3 | 申请日: | 202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00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顾晓伟;徐能;梁玉海;姚毅;瞿友新;胡在贵;赵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凌云光工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凌云视界智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52 | 分类号: | G01B5/2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马笑雨 |
地址: | 215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产品 同心 方法 | ||
1.调节产品与治具同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00、将产品放置在入料内撑治具(10)上,入料内撑治具(10)对产品进行定位;
S200、通过入料搬运机械手(20)将所述产品从所述入料内撑治具(10)上搬运至的第一检测台治具(31)上,通过千分表对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的X轴、Y轴和U轴进行标定,使所述产品居中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上;
S300、通过中转搬运机械手(40)将所述产品从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上搬运至第二检测台治具(51)上,通过所述千分表对所述第二检测台治具(51)的X轴和Y轴进行标定,使所述产品居中放置于所述第二检测台治具(5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产品与治具同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0包括:
S210、调节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检测位和出料位的U轴数值,使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的长边与Y轴平行,即通过所述千分表对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的长边打表,使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的长边打表跳动≤0.01mm,记录这个U轴的数值为第一U轴数值,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的检测位和出料位的U轴数值均设置为所述第一U轴数值;
S220、调节所述第二检测台治具(51)入料位、检测位和出料位的U轴数值,使所述第二检测台治具(51)的长边与Y轴平行,即通过所述千分表对所述第二检测台治具(51)的长边打表,是所述第二检测台治具(51)的长边打表跳动≤0.01mm,记录这个U轴的数值为第二U轴数值,所述第二检测台治具(51)的检测位和出料位的U轴数值均设置为所述第二U轴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产品与治具同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完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检测位和出料位的U轴数值后,包括:
S230、对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入料位U轴数值粗调,粗调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使第一检测台治具(31)与所述产品平行,所述产品由入料机械手从所述入料内撑治具(10)上搬运到所述第一检测台(30)的入料位,使所述入料搬运机械手(20)Z轴下降至与第一检测台治具(31)侧面高度相等,去除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的X轴、Y轴和U轴的使能,手动推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使其长边与入料搬运机械手(20)上的所述产品贴紧,此时所述产品和所述治具平行,记录这个U轴数值为所述入料位U轴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节产品与治具同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30完成后,包括:
S240、对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入料位的X轴和Y轴的数值粗调,对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的U轴上使能,调到S230调好的位置,去掉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的X轴和Y轴的使能,重新将所述产品从所述入料位内撑治具上定位后,由入料搬运机械手(20)搬运至第一检测台治具(31)的入料位,使所述入料位搬运机械手后Z轴下降,使所述产品移动至高于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的预设距离处;
S241、将第一检测台治具(31)推到所述产品的下方,目视并手动调整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的X轴和Y轴,使所述产品能扣进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上,然后使所述入料搬运机械手(20)下降,使所述产品能够扣设于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上,且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不与所述产品接触;
S242、手动推动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的X轴,左右晃动找到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的左右两侧分别贴紧所述产品内腔的左右两侧的位置,记录下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贴靠在所述产品内腔左右两侧时X轴的数值,记录这两个数值的中间数值;
S243、手动推动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的Y轴,左右晃动找到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的前后两侧分别贴紧所述产品内腔的前后两侧的位置,记录下所述第一检测台治具(31)贴靠在所述产品内腔前后两侧时Y轴的数值,记录这两个数值的中间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凌云光工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凌云视界智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凌云光工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凌云视界智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9927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