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电线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95769.0 | 申请日: | 2022-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15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 发明(设计)人: | 路永玲;王真;张子阳;胡成博;杨景刚;孙蓉;贾骏;付慧;李双伟;刘子全;朱雪琼;薛海;刘征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N2/18 | 分类号: | H02N2/18;H02N1/06;H02J7/3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冯瑞 |
| 地址: | 2111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线 振动 能量 收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电线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包括:配重块,配重块套设于输电线外,配重块为空心柱形结构;壳体,壳体套设于配重块外,壳体形状与配重块对应设置;若干第一弹性发电单元和第二弹性发电单元,若干第一弹性发电单元设置于配重块与输电线之间,且以输电线为中心呈辐射状,若干第二弹性发电单元设置于配重块与壳体之间,且以配重块为中心呈辐射状,第一弹性发电单元和第二弹性发电单元为底电极与对电极交叉折叠形成的弹性结构;电路模块,电路模块设置于壳体内,且与若干第一弹性发电单元和第二弹性发电单元电连接,对电能进行处理及输出。本发明中,能量捕获效率高,保证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电线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电网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传输系统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主要承载电能的传输,电网中电力传输系统的潜在缺陷或不可预见的故障可能会导致停电和事故,因此,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是保证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必要手段。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的实现依赖于有限能量分布在大范围、复杂区域的传感器网络的发展,这些传感器可以实现互联和人机交互的目的。然而,随着传感器数量的大量增加,如何给这些传感器进行供电成为瓶颈,也制约了输电线路长期传感要求的实现。
传统的用于监测输电线路状况的传感器包括电池供电、太阳能供电及感应供电,但同时也暴露处设备寿命有限、环境污染严重、可维护性低等问题。
随着近些年来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发展,静电感应式发电技术因其具有较好的输出特性逐渐被广泛应用,该技术主要依赖于驻极体材料,驻极体材料是一种具有保存电荷能力的材料,驻极体材料在受到强外电场的作用后其表面被极化,产生的极化电荷在电场较小的时候仍能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电荷。此外,驻极体在被极化后其表面可以同时保留偶极电荷。以上的一些特性,为驻极体材料的图形化充电和更有效的充电方案研究提供了可能。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电线振动能量收集装置,从而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电线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包括:
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套设于输电线外,所述配重块为空心柱形结构;
壳体,所述壳体套设于所述配重块外,所述壳体形状与所述配重块对应设置;
若干第一弹性发电单元和第二弹性发电单元,若干所述第一弹性发电单元设置于所述配重块与输电线之间,且以所述输电线为中心呈辐射状,若干所述第二弹性发电单元设置于所述配重块与所述壳体之间,且以所述配重块为中心呈辐射状,所述第一弹性发电单元和第二弹性发电单元为底电极与对电极交叉折叠形成的弹性结构;
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若干所述第一弹性发电单元和第二弹性发电单元电连接,对电能进行处理及输出。
进一步地,输电线外固定设置有接线瓦,所述第一弹性发电单元其中一端与所述接线瓦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配重块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瓦包括若干安装块,若干所述安装块组合构成圆柱形,包裹于输电线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瓦在输电线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块,两所述限位块穿过输电线,对所述接线瓦的两端进行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957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托盘、输送线及仓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山坡环境监测质控数据分析系统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