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添加剂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211689793.3 | 申请日: | 2022-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27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张闻;周广亮;陈烨;陈远昊;吴江龙;陈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3 | 分类号: | G01N33/53;G01N21/76 |
代理公司: | 宁波成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6 | 代理人: | 杨新勇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化学 发光 免疫 分析 添加剂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试剂R1、防腐剂和缓冲液,所述缓冲液为Good’s缓冲液,所述试剂R1为二甲基聚硅氧烷、二甲基硅油、羟基硅油、聚醚型聚硅氧烷或纳米二氧化硅的一种,所述试剂R1的质量分数为1%‑20%。本发明提供的添加剂应用到吖啶酯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中,能够改善吖啶酯类化合物的发光特征性曲线,产生更多的光信号,适配于不同检测系统的需要。同时可以降低免疫反应之外的非特异性信号,提升未参与反应的吖啶酯类化合物的清洗效果,实现提升检测系统的灵敏度及精密度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添加剂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体或抗原的一类免疫测定方法,吖啶酯类化学发光剂是目前常见的标记物之一。吖啶酯化学发光为闪光型,在加入启动剂0As后发射光强度达到最大,半衰期为0.9s,2s内发光基本结束,可以实现快速检测,同时对信号检测仪灵敏度要求也较高。
吖啶酯的光激发反应分为两个步骤,过氧化氢阴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加成到吖啶盐的9号位上,随后,离开基团X通过四面体二氧环丁烷中间体进行分子内电荷转移,迅速分解,并产生吖啶酮和化学光,具体反应机理如下所示: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化学发光分析仪在检测过程中对标记物的发光特征性曲线设定有各自的标准,仪器厂商通常在仪器内设置固定的发光曲线读取及判定条件,使用相配适的激发液才可生成能够被仪器正确判读的发光特征性曲线。在实际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操作中,仪器识别到与设定不符的发光特征性曲线时,会报告以下类似错误如“RLU低于规格,不能计算测定结果”、“本底的读取超出规格,无法测定”及“未能执行检测,起用的读取故障”,“败预点亮比率测试信号失败”或虽未报错但仪器由于曲线形状错误报值严重偏差引起测试结果的精密度不可接受等问题。这就造成不同厂商仪器之间的试剂无法相互配适,导致试剂价格高昂,甚至形成垄断的情况。
如图4所示,Anand等作者2014年发表的Effect of branch in gin remotesubstituent son light emission and stability of chemiluminescent acridiniumesters文章中提到,吖啶酯激发液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可以显著提高吖啶酯的产光效率,降低激发反应的活化能,提前化学发光反应时间及有效增强反应产生的光信号值。
上述报道虽然提拱了一种思路,但是表面活性剂的添加是在仪器厂商中提供的激发液中添加的,是固定的组分,实验人员无法进行调整,因此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发光特征曲线的改善和不同仪器的兼容问题。
开发一种能够改善化学发光特征曲线的添加剂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实现使用常用的吖啶酯原料,在不同仪器设定参数的条件下均可满足各自的发光特性需求,从而兼容不同测试平台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添加剂及其用途,不改变激发液的前提下,解决目前使用常规吖啶酯原料进行发光反应时,改变仪器设定的发光曲线读取及判定条件时,发光曲线出现异常,且短时间内产生光信号较少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包括试剂R1、防腐剂和缓冲液;
所述缓冲液为Good’s缓冲液,所述试剂R1为二甲基聚硅氧烷、二甲基硅油、羟基硅油、聚醚型聚硅氧烷或纳米二氧化硅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添加剂中试剂R1的体积分数为1%-20%。
进一步地,所述添加剂还包括试剂R2,所述试剂R2为丙二醇、乙二醇、1,2-丙二醇或一缩二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添加剂中试剂R2的体积分数为5-30%。
进一步地,所述试剂R1为二甲基聚硅氧烷,所述二甲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5cs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897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