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造周向薄片齿拼合式树脂磨轮的模具及工艺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86692.0 | 申请日: | 2022-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30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 发明(设计)人: | 宋京新;梁安宁;龙慧玲;谢明星;王志勇;宋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磨院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桂林创源金刚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3/00 | 分类号: | B29C43/00;B29C43/02;B29C43/36;B24D18/00;B29L31/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陈熙 |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薄片 合式 树脂 模具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周向薄片齿拼合式树脂磨轮的模具及工艺方法,属于磨削加工领域。包括:底框、外框、顶框、多个下压头、多个上压头、多个隔板、多个隔条、多个工作层和多个非工作层;所述底框和所述顶框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外框底端和顶端,多个所述隔板分别和多个所述隔条连接,所述隔板和所述隔条将所述底框、所述外框和所述顶框所形成的空间分割成多个腔室,多个所述下压头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腔室底端,多个所述上压头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腔室顶端所述工作层和所述非工作层均设置在所述下压头和所述上压头之间。本发明利用轴向和侧向拆模所制造的树脂磨轮齿片数量多,拼合成的磨轮周向槽宽小,优化了拼合式磨轮齿片的制造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削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造周向薄片齿拼合式树脂磨轮的模具及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采用端面作为磨削面的树脂磨轮,一般采用连续式整环和分段式环两种。分段式环又细分为径向贯通水槽式、内水槽、外排屑槽或上述的复合方式。对于连续式整环磨轮,排屑冷却能力较差,磨削过程易出现烧伤现象,尤其不适合高转速、细磨料、大磨削区(即磨具和工件的瞬时磨削接触区)的磨削加工。对于分段式磨轮,贯通式水槽虽然有利于排屑,但是冷却水的利用率极低,且贯通式水槽、内水槽和外排屑槽在整体制造过程中,受模具材料强度的限制,很难制作出数量多、周向槽宽小的磨轮。
现有技术中对于直径不大的磨轮通常整体制作,制造时带模烧结,模具中磨轮的体积占位大,生产效率低;而对于直径较大的磨轮,一般采用制作周向长度较长的齿条,再将多个齿条首尾拼接成磨环,由于周向长度较大,该方法的排屑和冷却能力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造周向薄片齿拼合式树脂磨轮的模具及工艺方法,优化了拼合式树脂磨轮的制造工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制造周向薄片齿拼合式树脂磨轮的模具,包括:底框、外框、顶框、多个下压头、多个上压头、多个隔板、多个隔条、多个工作层和多个非工作层;所述底框和所述顶框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外框底端和顶端,多个所述隔板分别和多个所述隔条连接,所述隔板和所述隔条将所述底框、所述外框和所述顶框所形成的空间分割成多个腔室,多个所述下压头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腔室底端,多个所述上压头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腔室顶端,多个所述工作层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非工作层下方,所述工作层和所述非工作层均设置在所述下压头和所述上压头之间,所述隔板和所述隔条分别与所述底框、所述外框和所述顶框连接;所述隔板设置有多个工作层隔板、多个非工作层隔板、多个下隔板和多个凹凸结构,所述工作层隔板、所述非工作层隔板和所述下隔板均为条形板状结构,所述凹凸结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层隔板和所述非工作层隔板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制造拼合式磨轮的模具,一方面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模具所制造出来的树脂磨轮齿片不仅数量多,有效提高了模具的有效利用率和齿片的加工效率,而且单个齿片侧壁上的凹凸结构宽度窄,当多个齿片经过密集拼合形成磨轮后,会使磨轮周向上用于冷却或排屑的槽宽度很窄,更有利于实现磨轮快速排屑以及密集点内冷的效果;另一方面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模具拆分时不仅可以在模具的竖直方向上拆模,还能在水平方向上拆模,这种拆模方式有利于在树脂齿片的侧壁上制造如支撑凸点的功能性凹凸结构,创造性地优化了齿片制造工艺,不仅提高了模具的有效利用率,还保证了齿片上凹凸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保证了齿和齿间的通水及排屑空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底框和所述顶框为尺寸与所述外框相适配的环形板状结构,所述外框底面和顶面一一对应与所述底框顶面和所述顶框底面抵接,所述非工作层隔板与所述顶框内壁抵接,所述下隔板与所述底框内壁抵接。
进一步,所述外框为管状结构,所述外框前后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多组隔板安装孔,所述隔板安装孔为通孔,多个所述工作层隔板一一对应与多组所述隔板安装孔适配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磨院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桂林创源金刚石有限公司,未经桂林磨院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桂林创源金刚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866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