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复杂度的polar译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54881.X | 申请日: | 2022-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32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景叔武;卜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M13/13 | 分类号: | H03M13/13;H04L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舒盛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杂度 polar 译码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复杂度的polar译码方法,该方法采用“变长向量”集合的数据结构来存放LLR矩阵和比特矩阵,然后基于他们求取llr,以规避嵌套地调用LLR计算模块产生的嵌套过多和重复计算问题,配合对于路径选择处理策略的优化,可在不降低译码性能条件下明显降低译码复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低复杂度的polar译码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5GNR系统的物理层中,控制信息(MIB、DCI和UCI)主要使用polar码。Polar码可视为一种线性分组码,但与传统的线性分组码的设计思想也不大不同:传统的线性分组码(如LDPC编码)大多为系统码,其将原始比特信息一一映射到系统比特后,再“均匀”地分散到校验比特中去作为“副本”传输,以抵抗突发的随机的比特翻转的错误;而polar码没有系统比特和校验比特的区分,直接将原始比特信息“非均匀”地分散到编码输出序列中去作为“副本”传输。
Polar码的理论依据为信道的极化理论,该理论证明了基于适当的编码方式,可将通信信道虚拟成为多个子信道,这些子信道可分为两类,一类信道容量趋近于1,即为可靠信道,一类信道容量趋近于0,即为不可靠的信道。因此,可将原始比特信息直接映射到可靠的子信道中去传输。
由此可见,polar码的关键在于编码矩阵的设计,以及可靠信道的选择。
polar码编码矩阵可记为GN,其为N×N维度矩阵,N为polar编码输出序列长度,其由n个矩阵G2的克拉内罗积得到,如下式所示:
相应的可靠信道的选择有密度演进(Density Evolution,DE)和极化权重(PolarWeight,PW)两种机制,前者是基于polar码的译码算法(大多是SCL译码算法)计算出各个子信道的传输错误概率,进而获取各个子信道的可靠度,优点是评估准确度高,缺点是计算复杂且需要实时计算;后者是通过直接追踪子信道经历的极化过程来评估子信道可靠度,优点是计算简单且不需要实时计算(即可存储成表使用),缺点是评估准确度略低。最终5GNR中试选择了PW机制。
当前5GNR物理层中,如图1所示,大多采用以SCL译码算法为核心的译码处理,其处理过程如下:
Step 1:SCL译码处理:基于SCL译码器可获取可能的L个译码结果U;
Step 2:初始化循环计数,k=1;
Step 3:进行循环判断:若kL,则反馈译码失败,并结束译码;否则继续执行Step4;
Step 4:提取原始信息:基于第k个译码结果uk提取出原始信息c',如下式所示:
Step 5:DCRC解交织:若iIL=1,则进行DCRC解交织;否则直接映射得到结果,结果记为c,如下式所示:
c”Π(j)=c'j
其中,mj表示序列中第j个不小于的元素索引;
Step 6:CRC校验:对解交织结果c进行CRC校验,若校验通过则结束译码,输出译码结果c;否则继续执行Step 7;
Step 7:循环计数累加:k=k+1,并跳转到Step 3;
其中,SCL译码器处理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548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干扰消除电路及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