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Zr基非晶合金室温拉伸塑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652751.2 | 申请日: | 2022-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522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冬朋;董真真;吴义成;叶玥;孟晗;郭平义;吴艺辉;王宇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45/10 | 分类号: | C22C45/10;C22C1/11;C22F1/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刘红阳 |
地址: | 212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zr 基非晶 合金 室温 拉伸 塑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Zr基非晶合金室温拉伸塑性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冷热循环提高非晶合金中纳米尺度的结构非均匀性,随后利用高频振动压头在非晶合金表面制备微米尺度非均匀结构阵列。从纳米尺度上在非晶合金中激活更多的流变单元,进一步通过微米尺度的非均匀结构阵列阻碍非晶合金塑性变形中主剪切带的扩展,促进复合剪切带的产生,在纳米和微米尺度非均匀结构及其应力场的多重耦合作用下,提高微纳复合非均匀结构非晶合金的室温拉伸塑性。该发明对推动高性能非晶合金作为结构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Zr基非晶合金室温拉伸塑性的方法,通过在非晶合金中制备微纳复合非均匀结构,提高非晶合金室温拉伸塑性,属于高性能金属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非晶合金长程无序的微观结构为其带来诸多优良的使用性能,如高强度、高硬度和高耐磨性,是一类应用前景广泛的新型结构材料。由于独特的能量状态,非晶合金还呈现出优越的软磁性能、较高催化活性和较好的耐腐蚀特性,使其在功能材料领域也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因此,非晶合金的工程应用前景和重要理论价值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集材料、物理、化学、力学和能源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
不同于传统晶态合金通过位错、孪晶和相变等方式主导的塑性变形机制,在室温单向拉伸载荷下,非晶合金的变形在微观上表现为高度的局域化,宏观上表现为沿主剪切带迅速扩展,导致体系表现为灾难性脆性断裂。室温拉伸塑性的缺失严重制约着非晶合金作为高性能结构材料的工程应用,成为该领域发展的瓶颈。因此,非晶合金的塑性变形机制和室温拉伸塑性的提高是目前非晶合金力学领域的重要的难点课题。
提高非晶合金室温拉伸塑性主要从成分优化和微观结构调控等两种方法。利用N+离子辐照增加了Cu基非晶合金表面附近的无序度和自由体积含量,同时引起从B2 CuZr到B19'CuZr马氏体的相变,使得非晶合金的拉伸塑性得以提高。但是该方法会使样品产生部分晶化。通过在非晶合金中适当掺杂氧和硼等元素,可以对体系贡献部分共价键,由此产生的更明显的结构非均匀性可以显著提高非晶合金的拉伸塑性,而且不会损失其屈服强度。但是此种方法会导致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降低,制备工艺较为复杂。采用热塑性成型压铸的方式,开发出了具有规则微尺度孔状阵列的金属玻璃样品,通过调控孔状阵列的尺寸和空间分布,获得了具有可控的拉伸延展塑性。但是该方法会对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产生较大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有所降低。非晶合金具有亚稳态结构和原子团簇构型,对非晶合金的塑性有较大影响,但是如何调控这种非均匀结构仍是一个挑战。因此,探索一种简便易行控制非晶合金微观非均匀结构的方法,进而提高非晶合金室温拉伸塑性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Zr基非晶合金室温拉伸塑性的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提高Zr基非晶合金室温拉伸塑性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制备微纳复合非均匀结构提高非晶合金的室温拉伸塑性,所述微纳复合非均匀结构通过在具有非均匀结构的非晶合金材料表面制备微米尺度非均匀结构阵列获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冷热循环改变非晶合金中纳米尺度的结构非均匀性,随后利用高频振动压头在非晶合金表面制备微米尺度非均匀结构阵列,从纳米尺度上在非晶合金中激活更多的流变单元,进一步通过微米尺度的非均匀结构阵列阻碍非晶合金塑性变形中主剪切带的扩展,促进复合剪切带的产生,在纳米和微米尺度非均匀结构及其应力场的多重耦合作用下,提高微纳复合非均匀结构非晶合金的室温拉伸塑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非晶合金材料的成分的原子百分比范围如下:Cu:10-20%;Ni:10-20%;Al:10-20%;Ti:2-5%,余量为Zr。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真空熔炼合金溶液并喷铸到液氮冷却铜模内,经快速冷却制备块体非晶合金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527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