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镍双合金过渡区成分设计与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35183.5 | 申请日: | 202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30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张龙;徐文馨;查小晖;李维;李璞;赵春玲;冯凯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16C60/00 | 分类号: | G16C60/00;G06F30/20;G06F119/08;G06F119/06;G06F119/02;G06F119/18;G06F113/10 |
代理公司: | 西安凯多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90 | 代理人: | 云燕春 |
地址: | 71007***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过渡 成分 设计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钛/镍双合金过渡区成分设计与优化方法,属于金属构件制造成形领域;方法步骤分别为,过渡区成分预设,根据实际构件服役最高温度和最高性能分布,选取满足需求的钛合金和镍基高温合金粉末材料,同时依据钛镍二元相图进行钛/镍双合金混合粉末过渡区成分计算;激光沉积制备;过渡区质量表征;过渡区尺寸确定;过渡区成分优化;本发明方法以钛镍合金相图作为钛/镍双合金构件过渡区成分设计的理论基础,以增材制造工艺作为主要试验手段,目的在于防止钛/镍双合金结合界面缺陷,解决钛/镍双合金构件结合界面易开裂难题,实现结合过渡区性能梯度过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构件制造成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钛/镍双合金过渡区成分设计与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正向大型化、高参数设计、高服役需求的方向快速发展,致使金属构件形状日益复杂、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构件需要满足高温度梯度和高应力梯度的使用条件,传统单一均质材料性能单一、仅能在特定温度和应力范围内使用,难以实现关键构件高温度梯度和高应力梯度的服役目标。钛合金和镍基高温合金是制备航空航天构件的主要材料,钛合金密度小,比强度高,但是600℃以上高温性能较差。镍基高温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能够在600℃以上高温条件下长期稳定服役,但是密度较大,不利于航空航天构件的减重。近年来随着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通过增材制造、焊接等工艺可以制备出不同合金结合的双合金构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端装备关键部件面临的轻质、高强、承力和承热一体化热结构发展需求。但是钛合金与镍基高温合金热物理性能差异大,钛和镍元素易生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造成钛/镍双合金结合界面过渡效果较差,制备的双合金构件易于开裂(如下图1Ti60与GH4169合金直接激光沉积开裂图所示)。
减少钛/镍双合金结合界面的缺陷,解决钛/镍双合金构件易开裂的问题,优化结合界面的成分和性能过渡,是制备钛/镍双合金构件面临的难题,也是目前关键装备面临的急需。通过增加钛/镍双合金过渡区可以防止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生成,避免构件开裂,但如何进行过渡区成分设计与优化却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钛/镍双合金结合界面合理过渡,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钛/镍双合金过渡区成分设计与优化方法,根据双合金构件需求,以钛镍相图计算为理论依据,通过增材制造试验来进行钛/镍双合金过渡区成分设计与优化,以满足钛/镍双合金构件梯度使用性能需求。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防止生成钛/镍双合金结合界面缺陷,解决钛/镍双合金结合界面易开裂的问题,使结合界面成分和性能梯度过渡,本发明提出一种钛/镍双合金过渡区成分设计与优化方法。该方法根据高端装备关键构件服役性能需求,以钛镍合金相图为理论依据,进行钛/镍双合金成分设计,结合增材制造工艺进行混合粉末过渡区制备和质量表征,优化出合理的过渡区成分与尺寸范围,为钛/镍双合金构件制备提供必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钛/镍双合金过渡区成分设计与优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过渡区成分预设:根据实际构件服役最高温度和最高性能分布,选取满足需求的钛合金和镍基高温合金粉末材料,同时依据钛镍二元相图进行钛/镍双合金混合粉末过渡区成分计算;
步骤2:激光沉积制备:将步骤1选取的钛合金和镍基高温合金粉末真空干燥,设定激光立体成形装备的工艺参数,将镍基高温合金粉末、钛/镍双合金混合粉末、钛合金粉末依次进行沉积,制备得到钛/镍双合金试样;
步骤3:过渡区质量表征:对步骤2制备的钛/镍双合金试样采取XYZ三方向的剖分,磨平抛光后观察是否存在结合缺陷;同时进行成分和硬度测试,获得主要元素含量、硬度沿过渡区位置的变化数据;
步骤4:过渡区尺寸确定:若步骤3过渡区观察结果为无结合缺陷,依据步骤3测试数据建立主要元素含量和硬度随过渡区位置的变化关系,对比实际构件服役温度和性能分布确定钛/镍双合金过渡区尺寸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351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