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微珠密封胶囊型车身反光标识及其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30387.X | 申请日: | 202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98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陶磊;刘人铭;戴璐;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惠铭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13/16 | 分类号: | G09F13/16;G02B5/128;G02B5/124;G02B1/14 |
代理公司: | 苏州汇智联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535 | 代理人: | 施国 |
地址: | 223001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密封 胶囊 车身 反光 标识 及其 加工 工艺 | ||
1.一种玻璃微珠密封胶囊型车身反光标识,包括环氧树脂(4),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4)的底部设置有金属反射镀层(3),且环氧树脂(4)与金属反射镀层(3)之间设置有呈等距离结构分布的空气层(6),所述环氧树脂(4)的顶部粘接有呈等距离结构处于空气层(6)内部的立方晶体式玻璃微珠(5),且金属反射镀层(3)的底部外壁上粘接有离型层(2),所述离型层(2)的底部外壁上粘接有背纸(1),且环氧树脂(4)的顶部外壁上设置有丙烯酸保护膜(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微珠密封胶囊型车身反光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2)为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共聚酰胺、热塑性聚氨酯、热塑性聚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3.一种玻璃微珠密封胶囊型车身反光标识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用丙烯酸保护膜作为反光标识的基材面,然后在丙烯酸保护膜的下表面涂布一层环氧树脂送入烘烤炉烘烤5-10min,在环氧树脂形成透明树脂层后取出;
S2.然后将立方晶体式玻璃微珠通过高压气流植在上述透明树脂里,再利用橡胶压辊进行辊压,使立方晶体式玻璃微珠嵌入透明树脂中,随后将嵌入立方晶体式玻璃微珠的上述透明树脂再次放入烘烤炉烘烤2-8min进行干燥,烘烤温度为50-80°C。
4.S3.在透明树脂远离丙烯酸保护膜的另一侧涂布金属反射镀层,金属反射镀层的厚度为6-18μm;
S4.再在金属反射镀层远离透明树脂的另一侧涂布有离型层,离型层的下表面覆盖一层背纸,即得反光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璃微珠密封胶囊型车身反光标识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聚丙烯酸保护膜的工艺流程如下:
S11.将经计量的丙烯酸与经溶解、冷却、计量的烧碱溶液进行部分中和,中和后的丙烯酸水溶液经冷却至室温,丙烯酸溶液经活性炭脱除阻聚剂,然后经抽滤缸抽滤,脱除阻聚剂;
S12.在中和后脱除阻聚剂的丙烯酸水溶液中,加入计量量的助剂和引发剂,放入盘式反应器中进行常温聚合;
S13.聚合生成的聚合物胶条经造粒机造粒,置于箱式干燥器干燥;
S14.干燥后的聚丙烯酸经颚式破碎机压散、粉碎机细碎、振动筛筛分、计量包装,得到聚丙烯酸产品;
S15.将上述聚丙烯酸塑料在挤出机中熔融塑化,通过环形模头挤成膜管,由压缩空气将其吹胀冷却定型后制成的薄膜,即得丙烯酸保护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璃微珠密封胶囊型车身反光标识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环氧树脂的加工步骤如下:
a.把二酚基丙烷和环氧氯丙烷投入溶解釜内,开动搅拌器搅匀,升温至70°C使其溶解;
b.溶解后将其送入反应釜内,在不断搅拌和50-55°C的条件下,于4小时内滴加84份氢氧化钠溶液,然后于50-60°C的温度下保温4小时;
c.上述阶段反应结束后,减压回收过量的环氧氯丙烷 ,冷凝收集后重新使用;
d.回收结束后,加入苯溶解,边搅拌边加热至70°C ,于68-73°C的温度下,于1小时内把余下的45份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完毕,然后于68-73°C温度下保温3小时;
e.静置冷却后,将树脂上层的苯溶液移至回流脱水釜,下层的盐脚加苯再萃取一次后弃去,在回流脱水签中回流至蒸出的苯清晰无水为止;
f.然后再次静置冷却,经过滤、沉降后送至脱苯釜脱苯, 先常压脱苯至液体温度达110°C以上后,再用减压脱苯,直至液体温度达140-143°C无苯馏出时即可出料,即得环氧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玻璃微珠密封胶囊型车身反光标识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的环氧树脂为浅黄色粘稠状半流体,软化点为12-20°C ,环氧值为0.41-0.47当量/ 100克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玻璃微珠密封胶囊型车身反光标识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搅拌器的转速为1000~1200r/min,搅拌时长为5-2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惠铭光学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淮安惠铭光学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3038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