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持式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用开孔机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27833.1 | 申请日: | 202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00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陈骁;杜志浩;房海波;赵锦设;公维超;符琳锐;曹志伟;刘庆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5/02 | 分类号: | B23B45/02 |
代理公司: | 山东知圣律师事务所 37262 | 代理人: | 陈晓辉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式钢肋 预应力 混凝土 叠合 板用开孔机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钢肋开孔领域,涉及一种手持式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用开孔机及施工方法。该开孔机包括主机组件和副机组件,主机组件包括主机体和钻孔构件,主机体上设置钻孔构件,主机体内部设置动力构件和带动钻孔构件运动的传动构件;副机组件包括副机体,副机体设置移动端和固定在移动端上的定位端,移动端设置在主机体上,移动端能够带着定位端沿水平方向向靠近或远离主机体的方向移动,副机体的定位端能够与钢肋侧壁配合,定位端和钻孔构件对向设置,定位端下端和钻孔构件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定位端、主机体与钻孔构件之间形成能容纳钢肋和混凝土上翼缘的待钻孔空间。该开孔机和施工方法能有效提高施工的效率和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用开孔机及施工方法,属于钢肋开孔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一种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主要包括混凝土底板、混凝土上翼缘和钢肋三部分,其中钢肋可以为直钢板、Z形钢板、三角桁架、波纹钢板等多种形式。该种叠合板具有自重轻,抗弯、抗剪和抗扭承载力高等优点,施工阶段可实现4.2m大跨度无支撑和脚手架,有效节省人工费、措施费和模板费。
在施工过程中,钢肋形式为直钢板、Z形钢板或波纹钢板的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往往会出现横向钢筋穿设、机电线管预留预埋等问题,需要现场对钢肋进行开孔,但钢肋的高度较小,即混凝土底板和混凝土上翼缘之间的间距较小,开孔十分困难。
目前现有的开孔技术有两种,液压冲孔技术和电钻万向软轴延长技术,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液压冲孔设备尺寸较大,无法伸入混凝土上翼缘和混凝土底板之间的狭小空间,故无法完成开孔。
2)电钻使用万向软轴延长技术虽然可以伸入混凝土上翼缘和混凝土底板之间,但操作时需要手扶软轴的末端,该狭小空间内无法实现操作。
针对现有开孔设备无法进入叠合板钢肋处的空间中,且目前无专用的开孔设备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手持式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用开孔机及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手持式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用开孔机及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开孔设备无法进入叠合板钢肋处的空间中,且目前无专用的开孔设备的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手持式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用开孔机,包括主机组件和副机组件,
主机组件包括主机体和钻孔构件,主机体上设置钻孔构件,主机体内部设置动力构件和带动钻孔构件运动的传动构件;
副机组件包括副机体,副机体设置移动端和固定在移动端上的定位端,移动端设置在主机体上,移动端能够带着定位端沿水平方向向靠近或远离主机体的方向移动,副机体的定位端能够与钢肋侧壁配合,且该定位端和钻孔构件对向设置,定位端下端和钻孔构件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定位端、主机体与钻孔构件之间形成能容纳钢肋和混凝土上翼缘的待钻孔空间。
在上述手持式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用开孔机的基础上,副机体的定位端为匚形板,副机体的移动端为两个设置在匚形板上的横竖板,
匚形板包括上板、下板和竖直板,上板和下板平行设置,竖直板垂直连接上板和下板,上板的长度大于下板的长度;
横竖板包括横板和竖板,横板一端通过螺栓设置在匚形板的上板上,横板另一端垂直设置竖板。
在上述手持式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用开孔机的基础上,主机体两侧均设置滑动槽,副机体的两个竖板内侧均设置与滑动槽相适应的限位板。
在上述手持式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用开孔机的基础上,副机体的上板上表面设置气泡水准仪。
在上述手持式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用开孔机的基础上,副机体的下板上设置定位孔,定位孔贯穿下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278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